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RFID户外线缆及室内配线资源管理系统设计(3)

时间:2017-06-08 15:22来源:毕业论文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另外,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概念由IBM于1974年引入。它是一个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电缆的RFID标签是电缆数字表达一个良好载体。虽然,国内射频识别技术在电缆标识上已有应用,但是,目前局限于几个厘米的距离,同时也没有上升到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高度。
1.1.1     国外发展现状
1.1.2     国内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2011年伊始,为了响应市政府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整洁的要求,同时为保障供电设施安全,规范目前电杆线路资源整体效益,电力公司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光纤到户工作,正式启动了架空通信线路梳理整治工作。
通过利用RFID技术,配合此次架空通信线路的梳理以及架空线入地整治工作,将梳理后的线路进行逐一标签化,为今后规范整治电杆资源,实现电力公司系统架空通信资产“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将室内配线管理也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中,以提高配线管理的效率。
通过该项成果的推广能够保护目前已整理梳理后的光缆资料的正确性,方便辨识今后不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施放的线缆,同时利用RFID技术针对室内配线管理信息化标示后,极大提高了运行文护资料管理的效率及准确性,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排除故障。
1.3     主要研究内容
对目前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进行比较研究,针对上海电力目前大部分架空通信线缆以及室内配线现场情况,选用其中适当可靠的技术。
配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架空线路整治、架空线缆入地改道工程,将生产性通信线缆进行逐一辨识标签化。
利用合适RFID技术将室内配线管理实现标签化,提高配线文护效率。
建立生产用通信线缆配线标签信息数据库。为下一步构建电缆乃至电网的信息化模型建立一个初步的基础。
1.4     研究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方案为:首先在市政府改革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为保障供电设施安全,规范目前电杆线路资源整体效益,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光纤到户工作,正式启动了架空通信线路的梳理整治工作。然后提出通过利用RFID技术,配合此次架空通信线路的梳理以及架空线入地整治工作,将梳理后的线路进行逐一标签化,为今后规范整治后电杆资源,实现电力公司系统架空通信资产“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将室内配线管理也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中,以提高配线管理的效率。
本项目的难点在于:要求的读取距离较长,并且得保证读取信息的稳定可靠;此外也对读取的数量提出了要求,必须能够做到一次读取多个标签;GPS定位及局域网搜索功能也是难点之一。 RFID户外线缆及室内配线资源管理系统设计(3):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87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