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让初中科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出彩

更新时间:2011-6-7:  来源:毕业论文

让初中科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出彩
温岭市实验学校  陈以琳【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和“生成”,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我们才会步入理想科学课堂的境界。
【关键词】科学教学 预设 生成 融合 出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以全新的视角走进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本身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出现,给新课改前提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在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预设”和“生成”显得尤为重要,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透过“预设”与“生成”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背后,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常常出现一“预设”就死,一“生成”就乱的现象,“预设”和“生成”似乎是天生的大冤家、死对头。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能否“预设”而不死,“生成”却不乱,让“预设”和“生成”和睦相处呢?这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叶澜教授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话启示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文度动态过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精心“预设”,让“生成”更精彩
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
1.预设准确的学情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差异和思文难以预料,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些不期而遇的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
【案例1】七年级上册《汽化与液化》中的蒸发内容,几乎所有的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有关因素”时,都采用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假设→交流评价”这一完整的探究,而且采用了学生分组实验,这样瓶瓶罐罐一大堆,结果导致上课时间不够,许多“生成”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上课的效率可谓很低。
对于类似此课堂中未能解决的“生成”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地进行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预设”:针对这个问题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索是否真的有必要?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进行这样操作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这些结论完全可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以由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所以教师在预设过程中既要吃透教材,考虑到所教内容的知识点,逻辑关系,可能引起学生争议或难以理解的问题等,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习知识的起点能力,并且尽可能将自己置于学生角度去思考,进行精心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真正的活力,重现新的生机。
2.预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顾名思义,是指周围教学环境资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从学生熟悉的现实出发,在科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价值的情景,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案例2】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片段:教师举起手中的多媒体投影仪的遥控器。
师:它为什么能遥控投影仪呢?
生:它是通过红外线来遥控投影仪工作。
师:请一同学上台,在讲台前向同学们示范遥控器是如何对投影仪进行遥控的。
同学们发现什么?
生:遥控器在遥控投影仪时是正对投影仪的。
 师: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当遥控器不对准投影仪,比如朝反方向按?
 学生尝试几次并成功了……
通过设置上述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情景,教师自然而然地从光的“直线传播”过渡到“光的折射”,“铺路搭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自然地衔接起来,既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创造了学习背景,促使学生质疑生活中的现象,产生问题,从而激发探究的动机。
3.预设弹性的教学“空白”
在教学活动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因此,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包括心理空间、思文空间),并让学生利用这些“空白”自主活动,自己建构知识,逼近探究结论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3】八年级下册《土壤中有些什么》中关于土壤中非生命物质的教学。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指的是空气、水、有机物、矿物质等,教科书为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先易后难地引导学生对土壤的组成物质进行不断深入的认识。流程如下图:
它的结构完整,规范,有序,在课堂上操作起来简单,只要依次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即可。但这仅仅是从知识内容出发,离开了教与学的具体行为,低估了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体现不了探究的实质。
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有很强的系统性,在活动开展前,教师是活动的设计师和组织者;在活动开展时,教师是思文的引导者和行为的规范者;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是活动的评价者。其实这节内容学生对土壤的基本组成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现将教学设计改为如下:
这样的设计具有更大的弹性,给动态生成留下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地认知土壤的基本组成,共同完成本节内容,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1884

[1] [2] 下一页

让初中科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出彩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