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我国新闻摄影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4)

时间:2022-06-07 21:54来源:毕业论文
(二)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所共有的基本元素: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真实性、客观性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真实

(二)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所共有的基本元素: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真实性、客观性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然而由于新闻行业大环境中诚信的整体缺失,越来越多的“假照片”,开始成为当前传媒界和新闻摄影圈最令人关注的话题。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农民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的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并引发全国的关注。由此引发出数码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问题值得思考。

数码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摄影后期处理只加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只加跟家容易,新闻照片制假和和泛滥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从 2003 年伊拉克战争中《洛杉矶时报》摄影记者布莱恩·沃尔斯基的造假事件,到 2006 年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中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造假事件,再到 2004 年《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的《非典时期的婚礼》摆拍事件,许许多多的新闻摄影造假事件正践踏着新闻摄影的灵魂。

什么是“假照片”?摄影从它诞生之初开始就以“真实性”著称,人们已经习惯了“新闻照片才是真照片”的思维模式,其实所有的照片影像都是真实的,哪怕有的照片是经过制作、合成,甚至翻拍出来的。照片本身是真实可信的,不同的是通过照片传递出来的信息以及该照片的用途,如果一张合成的照片用作新闻报道,那它就是“假照片”;但如果把它用作创意摄影的创作,那我们反倒应该肯定它的艺术价值。所以“假”是人为的,照片本身并不会说谎,说谎的只是讲述照片的人。既然明知造假是犯了新闻行业中的大忌,为何还是有如此多的从业人员甘愿不计后果地为此“前仆后继”呢?我认为,不同层面的各种因素集体起作用,最终导致假照片风波接连爆发。

首先,社会整体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为假新闻照片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社会土壤。如今,造假早已蔓延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文化领域:假唱、假球、假摔、假论文、假成果……由此看来,假照片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应该说,新闻照片造假的现象是全社会习以为常的弄虚作假行为,在新闻摄影领域中的集中反映。从深层次上看,受诚信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造假者抛弃了道德和职业的束缚,使造假变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其次,职业化程度不够,致使我国新闻摄影领域长期缺乏行业准则,进而产生了从业行为规范参照体系的紊乱。新闻摄影是职业化程度要求很高的行业。在新闻业成熟、发达的国家,早已形成了一套十分完整的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从摄影记者人手一册的职业手册,可以了解到:规矩甚至细到了“色阶工具只能通过移动色阶柱状图的起止点来调整暗调和高光”。我们的新闻摄影队伍中还有很多没有接受过正规职业训练的从业者,他们带着“无知者无畏”的胆量,每天在大量地拍摄、制作、发布照片。行业没有详尽地告诉他们相关的规矩和守则,而且,即使出了问题后,也没有相关的法规和措施可以依照处理。因此“死不承认”、“不了了之”成为部分作假者的常用伎俩。文献综述

第三,追逐名利的心态,使新闻照片造假有充足的利益驱动。现代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追逐名利也变得越来越急不可耐。于是,一些求成心切的人开始寻找捷径、投机取巧,进而不惜弄虚作假。从选择题材、拍摄手法就是处心积虑地只为拿奖而去,他们的心中没有对新闻的理想,只有对获奖和在这之后的名利双收的渴望。正如《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许林所说的那样,照片获奖之后的职称、地位、工资都会随之提高。造假的成本很低,而得到的好处却很多。投机和造假作品的成功获奖,对老老实实拍照的人是一种不公平。而由于这种人为造成的失衡,最终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诚实摄影师加入到造假的队伍中来,使造假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在业内不断蔓延。 我国新闻摄影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9509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