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人格特质理论知识共享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11-01 09:46来源:毕业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1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Cattell提出了一个用特质的阶层联系展现人格结构的人格特质的理论:第一层分为个别特质(Inpidual Traits)和共同特质(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1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Cattell提出了一个用特质的阶层联系展现人格结构的人格特质的理论:第一层分为个别特质(Inpidual Traits)和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第二层是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和根源特质(Souree Traits);第三层包含在根源特质下面,包括体质特质(Eonstitutions Traits)和环境特质 (Environmental Traits);第四层包括动力特质(Dynamic Traits)、能力特质(Ability Traits)和气质特质(Temperament Traits)[2]。58989

Eysenck(1975)基于先前学者的理论提出了人格结构层次理论[2]。

1980年以来,学术界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型的研究量表。Zuckerman(1994)提出了人格特质的五个因素,并编制了五维度90个题项的Zuekerman人格问卷(Zueker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Mc Crae & Costa(1997)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论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型,分别是神经质(Neuroticism)、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

知识共享的研究

国外学者LIN Hsiu-Fen(2009)认为,知识共享是富有挑战性的,其原因如下: ①员工拥有隐性知识。②在知识传递者和接收者中间形成良好的联系是知识共享的内在动力。③知识共享是自愿行为。如果一个员工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没有信心,那么他就不会和他的同事分享论文网。④知识通常等同于能力。当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可以为自身带来长久的竞争力,那么这个人可能会感到在同事得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后会对自己的各方面产生威胁[3]。

Lin(2007)在其研究过程中,将动机观点与理性行为理论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来说明内外部动机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动机对员工的知识共享态度和意愿影响较大,而组织报酬等的影响相对较小[4]。

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

于莱荷(2013)在《国内外人格特质理论研究综述》中表明根据很多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国外的那一套关于人格特质的理论在中国根本不实用,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个体人格是内在的、持久的特性,这种特性使个体的行为具有同一性,而特质则是人格的核心,对个体的行为和感知有着重大的影响[2]。

杨国枢和彭迈克(1984)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150个词去描述不同的6个目标一共可以得到4-5个主要因素。而最普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善良诚朴-阴险浮夸”、“精明干练-愚蠢懦弱”和“热情活泼-严肃呆板”,这与国外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2 知识共享的研究

李伟和傅欣(2002)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共享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出:知识共享对企业组织或个体来说是重要的,它能够提高个人专门的知识技能和组织的竞争力,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当个体间进行知识分享时,就有可能会产生新的知识或者形成新的观念[5]。

翟伟希(2013)在《从人格特质角度看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一文中写到:在组织中,每个人的特质都有差异,在相似的环境中行为方式也有差异,例如有的人会因为自身的职位和技能而有刻意的隐藏,不乐意分享自己的知识给他人。因为他担心一旦进行知识共享,便会对个人产生威胁,甚至会失去自身优势[6]。

樊治平(2006)在《知识共享研究综述》中提出:在一个任何企业中,它的员工就是知识的载体。而员工知识的构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其在很长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出来的个人知识;另一部分是个人在进入某个企业后,在工作中学到的共有知识。研究表明个人知识的 形成发展离不开共有知识的成长促进,同理共有知识也与个人知识也是交融发展促进。 人格特质理论知识共享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640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