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园大班阅读区活动中幼儿表现的调查研究(3)

时间:2022-07-20 23:30来源:毕业论文
通过同伴共同阅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潜移默化的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对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等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

通过同伴共同阅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潜移默化的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对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等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 能充分反映幼儿的个性特征

在阅读区活动中,幼儿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背后反映着幼儿在个性发展方面的特点。在阅读区内,幼儿能否独立选择图书,是有意阅读还是随意翻阅,能否坚持读完一本书,还是不停的变换内容甚至无意识的转悠,这些都是幼儿自发的行为体现,能充分反映其内在的心理特征。

【案例】乐乐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在阅读时总是乐意向别人表达内心的想法,乐意与伙伴进行交谈、讨论;然而,浩洋小朋友不爱说话,非常内向,在看书时一个人安静的阅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幼儿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动作;有些幼儿在阅读时喜欢不停的提问,等等。

幼儿的这些行为表现都反映着幼儿的个性特点,便于教师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

(二)幼儿园大班阅读区活动中幼儿表现存在的问题

    1。 幼儿缺乏对阅读区的兴趣

幼儿对阅读区的兴趣决定着能否有效进行阅读活动。在幼儿园阅读区活动中,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阅读兴趣有着直接的联系。

【案例】区域活动开始了,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进入了不同的区域,我看到阅读区一个人也没有,便说:“谁愿意跟我一起来看书啊,这些书可有趣呢。”刘松源小朋友走了过来,从书架上随意地拿起了一本书,翻到第一页看了看,又翻到第二页,翻到最后自言自语的说看完了。又拿起一本书翻了几页就随手扔到桌上,再拿一本,以同样的动作看了5本书。

    观察发现,很多幼儿不会积极主动地选择阅读区,在其它区域活动人满时才勉强进入阅读区,也不能进入阅读的状态,容易受其他人或事的影响。幼儿在选择阅读材料时缺乏目的性和有意性,在阅读区活动时,往往选择摆放在书架最前面的书,或是封面颜色鲜明的、幼儿一眼就能注意到的图书,幼儿阅读的图书只有一小部分,对于其它图书没有阅读的兴趣,没有积极探索图书的兴趣和欲望。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幼儿玩具、娱乐游戏、电视卡通的泛滥,导致现在很多幼儿缺乏阅读的兴趣,出现不会阅读的情况。论文网

    2。 幼儿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否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阅读活动的重要条件,对于即将要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阅读习惯的养成显得更加重要。

【案例】早上孩子们来到班级后开始了区域活动,看到阅读区内,陈旭手里拿着两本书,和旁边的鑫鑫打打闹闹不一会儿图书的封皮就掉了下来。晨晨拿着书在翻看着,明明走过来就要拿走晨晨手上的书,然后两个人就开始争抢,图书就这样被撕成了两半。还有几个幼儿不停的来拿图书,活动结束后也没有再放回去。

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基本没有幼儿主动进入阅读区,即便有几个幼儿,也很难进入阅读的状态,不能坚持看完一本书,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在阅读时,幼儿也不能端端正正地坐好,用正确的坐姿看书,一般都趴在书架上或站着看书,在阅读时不能做到安静、专注,有些幼儿还乱扔图书,没有爱惜图书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随时间的流逝慢慢形成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幼儿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幼儿在阅读中收获颇丰,让幼儿阅读更多的图书,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快速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大班阅读区活动中幼儿表现的调查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9676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