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积极心理學加强高校教务工作者内源性动力【2466字】

时间:2023-02-11 09:00来源:毕业论文
积极心理學加强高校教务工作者内源性动力【2466字】

积极心理学加强高校教务工作者内源性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28-


积极心理学加强高校教务工作者内源性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28-02

一。积极心理学的简介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研究人类的乐观。希望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目前论文网心理学的思潮,心理学家运用比较完善的实验办法和有效的测量手段,探索在普通人群里积极挖掘开放。积极的动机。潜能。能力等,也是探寻人类幸福和快乐的秘诀,帮助人们获得幸福感。成就感。

二。高校教务工作内容和特点

高校教务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高校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窗口之一,面向师生,其水平和效率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校教务工作是一个多因素多元化的动态过程。高校教务工作具有连续性。繁杂性。严密性。服务性等特点。高校的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发展是连续的一个过程,贯穿整个学期。教务管理纷繁复杂,包含了专业。课程。课时。班级。成绩。实习。毕设。师资。学生等多个环节,严密性要求强。教务管理者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和遵循原则,头脑清醒,处理问题冷静高效。同时,教务工作者作为沟通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为师生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与服务。

高校教务工作者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同时由于自身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自身的焦虑积聚,很容易产生工作的内源性动力不足。于是,需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引导自身在职业发展中持续地调整目标,调整心态,适应自身的心理需求,接纳自我,并且培养自身职业的使命感和成就感,这显得尤为重要。

三。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教务工作者内源性动力的意义

1。高校教务工作群体的特点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存在内在需求性。高校教务工作者,一般都是大学以上学历毕业,很多甚至是硕博研究生,学历较高,知识丰富,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自然而言,需求层次也较高。高校教务工作群体注重物质基础,同样看重精神层面,自尊心较强,自我意识较强,也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施展知识。能力和才干,同样期待别人的认可。高校教务工作群体需要不断地补充知识营养,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2。高校教务工作管理和服务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存在外在需求性。教务工作不仅工作量大繁重琐碎,而且业务性强,凸显管理和服务作用的特点。教务工作中的管理,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安排。统筹规划。协调协作,对师生的教务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维护;教务工作中的服务,体现在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

3。融合教育者?c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高校教务工作者要培养。发展和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在教务工作过程中多多使用正面意义的词汇,比如尊重。快乐。感受等,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正能量的氛围。高校教务工作者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务工作者在面对学生的咨询问题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保持平等的信任的关系。高校教务工作者尊重学生,耐心服务,帮助学生自我评价,也协助学生努力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长处。

4。高校教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人精神层面的塑造是一致的。谢尔顿和劳拉?金的话较为深刻地反映出积极心理学的精髓――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这门学科不仅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和提升精神境界,也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味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超出思维定式的束缚。然而,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积极心理学有利于积极创新心理。积极人格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因此,用积极心理学的创新观点,着力培养创新人格,从而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等。

高校教务工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修养,应具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也应具备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等。积极心理学使教务工作者在个人素养和能力上主动地自我提升。

5。高校教务工作者和谐人际关系环境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引下更好地构建。为使高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必不可少;而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对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犹如润滑油对于齿轮。汽油对于汽车一样至关重要。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头绪多。事情杂。时间性强。精确度高,可能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性格迥异的师生,在交流。沟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或产生误解。引发冲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心理压力自然较大。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否适应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需要,就成为衡量教务管理人员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容易发现平凡的教务管理的工作价值。

教务工作者应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工作中的相互交流。通力合作和默契配合,充分发挥合力育人的作用,共同推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协调运转。

6。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助于高校教务工作者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精神面貌。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专业方向的逐步分化,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学组织及管理日趋复杂化和系统化,高校教务工作者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工作量大。琐碎繁杂,生活负担偏重,发展空间狭窄,更使高校教务工作者在工作重压下产生身心的疲劳与耗竭,即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可以因身体劳累而起,但身体劳累并非唯一的原因;很多时候,常常是心理的疲惫导致了职业倦怠。及时补充心理正能量,积极调整自我身心,显得非常重要。积极心理学提升主观幸福感,以更大的热情。更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心理学让高校教务工作者提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心理?W理论和知识,引导高校教务工作者在职业发展中不断调整发展目标,调节心态,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新鲜感与使命感,依靠激情与理性应对不良情绪的产生和蔓延,有效抑制职业倦怠感,增强职业幸福感。高校教务工作者,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积极心理学加强高校教务工作者内源性动力

积极心理學加强高校教务工作者内源性动力【246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7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