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与意义【3267字】

时间:2023-02-04 09:03来源:毕业论文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与意义【3267字】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55―02

一。高校去行政化的实施背景

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管理理念落后陈论文网旧;管理方法单一;管理职责集中等。在职称评定和干部任用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偏重对象的资历。学历等硬件指标。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科层制是高等教育管理一种典型制度,学校管理者们过多强调学校管理的权威性和纪律性,过于行政化。相反,普通教师对学校决策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作为代表教师权益的工会组织工作意识薄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考评教师的主要标准是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都遵循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知识陈旧,教学方法灌输多。启发少,完全忽略学生的主体建构,整个教学工作单一化。标准化。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过多地受制于烦琐的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在传统的教科研管理体系中,论资排辈是一大特色。无论是申请科研项目。科研基金。提拔任用等,学校领导。具有较高职称的教师都拥有优先权,这一点大大打击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大学教育的主体――学生,则是一个被轻视群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知识理论的传授,对学生实践能力。道德修养。职业发展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在考核学生学习时,通常以量化(考试分数高低)的方式去体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培养模式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制约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和家庭收益相对缩减了。综上所述,在学校管理中,科层制度上端的管理者和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另一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学生则处于被管理。被塑造的被动位置。

二。以人为本“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以主义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立足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扬弃。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等教育人本化管理理念,指出高校应该从制度建设。文化营造和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引导高等教育走向人本化管理。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意味着教育过程中的人从客体性存在的被建构“走向主动建构“的主体性存在,走向自主选择。自主创造的存在。经过主动构建“的实践活动,在培养主体反映社会现代性品质的同时,积极地实现人的个性化。

(一)行政管理

高校管理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从本质上说,学校管理是为师生服务,师生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与此同时,师生不仅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而且是学校管理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1。处理好学校内部利益矛盾。例如,一线教职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及时予以关心与帮助。增强教师在心理上的信任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大学生中不乏家庭贫困者,学校在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以及其他相关事宜上予以政策倾斜,帮助困难大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2。是人性化处理和解决各类问题,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和激励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每个人自觉地成为学校利益的维护人和管理者,以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教育教学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既要致力于科学研究,也要对课堂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中,突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构建,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

(三)学术研究

在学术研究方面,高等教育受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影响,随着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广泛展开和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研究也逐步开始将教育的人“的主体性价值纳入研究体系,并且使其成为高等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和评价标准。在国内高校中,高等教育管理从侧重原有的刚性指标,如课堂教学。考试等,转向重视软性指标,如提升学术地位。增强学术能力。提高社会声望等。

三。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去行政化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回归

自20世纪末以来,高校开始了大规模扩招,校园越建越大,学生越招越多。这种迅速扩张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在这一进程中,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知出现认同危机。质量危机。体制危机和学术危机等。长期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都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受教育者的潜能。尊严和价值却被忽视了。这使得传统的高等教育逐渐偏离其本有的核心价值。

在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体系下,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实践活动都倡导以人为中心,把人看成是教育管理的中心和主旋律“。只有这种教育的价值取向,才能够充分激发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个性价值的关注,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的目标。

(二)提高教师行政管理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教师在提高自身学科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管理专业知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管理能力。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理论与实践,有能力的教师更要具有与国际接轨。对话的意识;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要结合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整合多元化的知识,努力实践,善于创新,注重理论的创新。教师之间可以应该定期举行管理工作沙龙,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加强联系与合作。在学校方面,也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例如,新人职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人员的管理知识培训。管理能力方法与技巧的培训等。在培训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而不只是局限于走形式。(三)增强科研学术能力

近年来,面对社会政治特征和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很多高校都对专业和课程进行调整,如合并。升级。联合办学。这就是所谓产学研“。深化产学研“,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了高校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迎合了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随着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尝到这种科技转化的甜头“,从高等教育身上看到经济。看到力量。看到效益。

(四)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完善高校治理结构。高校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治理结构中不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学质量管理,而且还包括大学的权利管理机构。政策制定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监督机构。评估机构等。建立既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关系框架。这种关系框架重构了社会与高校。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确保了社会。政府。大学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协调运转,为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提供制度保障,达到既保证国家利益。体现投资者意志,又赋予管理者充分自主权。调动办学者积极性的目的。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高校治理结构也要求我们实行人本化管理。大学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校内行政的最高领导,学术机构是学术委员会,民主参与机构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高等学校聚集了高层次的人才,其中教授位于这些高层次人才的顶端。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教授和学术团队的能力,这就是所谓教授治学“。在日常管理中,应明确教师的管理主体地位,确立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学术发展的积淀。有助于学术自由的管理运行机制。校内管理融入了科学和民主的元素,这就是民主管理“体系。

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内涵丰富,包含对教授学术权力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教授决策权在学术管理领域的充分使用。教授是本学科中专业化水平。学术造诣最高的人,他们对学科建设与发展最具有权威性和发言权。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学历高者。资历长者。经验丰富者。成就突出者应该承担主要的。重要的管理职责。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与意义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与意义【326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07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