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研究 第8页

更新时间:2010-4-26:  来源:毕业论文
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研究 第8页
(资料来源:“流动儿童自我认知”课题组对兰州流动儿童爱心教学点的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30名流动儿童中,接触过电脑的仅仅有2名,而且接触过的流动儿童认为电脑对自己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而在28名被访的非流动儿童中,有18人认为电脑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大。
(三)针对原假设的相关分析
结论与原假设之间有什么关系,本研究运用相关系数对原假设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分析,以得出相关的数据来说明原假设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运用的相关变量之间均为非对称的关系。因此在选择相关系数时根据因变量所属的数据为准,运用该数据来解释结论。
    本研究中的两个相关变量的变量层次是定类和定序变量,所以在分析相关关系时,将儿童身份为自变量,将在同学、老师眼中印象的评价、独立性、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等变量视为因变量,因此,所得的Lambda系数值是因变量相对应的值,以此值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变量儿童身份即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区分,从儿童身份的不同来研究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与相关变量的相关程度。
表3-1 儿童身份对自己在同学眼中印象的评价的影响

  Value Asymp.Std.Error(a) Approx. T(b) Approx. Sig.
Lambda 对  称 .186 .128 1.387 .165
 在同学眼中的印象 .065 .140 .448 .654
 儿童身份 .321 .153 1.779 .075
Goodman and Kruskal tau 在同学眼中的印象 .063 .046  .013(c)
 儿童身份 .136 .079  .052(c)
  (资料来源:“流动儿童自我认知”课题组对兰州流动儿童爱心教学点的问卷调查。)
     从上表的Lambda系数值可知,身份对儿童自己在同学眼中印象的评价的影响很弱,因此,以身份来预测儿童自己在同学眼中印象的评价的高低,只能消减6.5%的误差。
    同时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儿童的身份对他们在老师眼中印象的评价几乎没有影响,以儿童的身份来预测儿童在同学眼中印象评价的高低不能消减误差。
表3-2  儿童身份对独立性的影响
  Value Asymp. Std. Error(a) Approx. T(b) Approx. Sig.
Lambda 对    称
独立性
儿童身份 .111 .092 1.133 .257
  .000 .000 .(c) .(c)
  .250 .193 1.133 .257
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独立性
儿童身份 .031 .023  .127(d)
  .144 .062  .083(d)
(资料来源:“流动儿童自我认知”课题组对兰州流动儿童爱心教学点的问卷调查。)
从上表的Lambda系数值可以看出,身份对儿童的独立性几乎没有影响,以儿童的身份来预测儿童的独立性的强弱不能消减误差。
   
表3-3  儿童身份对自尊心的影响

  Value Asymp.Std. Error(a) Approx.T(b) Approx. Sig.
Lambda
 对   称
自尊心
儿童身份 .323 .101 3.046 .002
  .176 .107 1.530 .126
  .500 .124 3.083 .002
Goodman and Kruskal tau 自尊心
儿童身份 .136 .054  .000(c)
  .338 .104  .000(c)
(资料来源:“流动儿童自我认知”课题组对兰州流动儿童爱心教学点的问卷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身份对儿童自尊心的影响很弱,以学校的性质或儿童的身份来预测儿童自尊心的强弱只能消减17.6%的误差。
表3-4  儿童身份对动手能力的影响
  Value Asymp. Std. Error(a) Approx. T(b) Approx. Sig.
Lambda 对   称 .017 .057 .302 .763
 动手能力 .000 .000 .(c) .(c)
 儿童身份 .036 .116 .302 .763
Goodman and Kruskal tau 动手能力 .005 .007  .838(d)
 儿童身份 .031 .038  .617(d)
(资料来源:“流动儿童自我认知”课题组对兰州流动儿童爱心教学点的问卷调查。)
从上表的Lambda值可以得出,儿童的身份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几乎没有影响,因而用儿童的身份来预测儿童动手能力的强弱不能消减误差。

八、小结
(一)流动儿童的自我认知
    经过上述几个具体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简约的流动儿童自我认知的。在非流动儿童的参照体系下,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几个指标范围内,统而观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在自我表现认同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在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性格习惯方面,流动儿童和非流动儿童均有一般表现了较高的满意度,认同度也较高。但是相比较而言,在这三方面,流动儿童还是与非流动儿童有较高的差异,尤其是在性格习惯的认同上,这种差距表现得尤为突出。
2、在自身特性的认识方面,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上进心、责任心、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上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但在独立性、自尊心方面,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有着悬殊的差距。整体而言,在自身特性的认识方面,流动儿童类似于非流动儿童。
3、在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方面,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尤为表现在在同学眼中的印象的评价方面。整体而言,流动儿童在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评价均低于非流动儿童。
4、在对兰州市的认同感上,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同度,但是流动儿童在对兰州市的归属感方面却远低于非流动儿童,这说明城市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归属感却截然相反。
(二)四因素对流动儿童自我认知的影响 
1、家庭
家庭对流动儿童的影响是从它们出生开始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的影响是长期而深刻的。
流动家庭是儿童家庭经济收入低下,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信仰伊斯兰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研究 第8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