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10-5-5:  来源:毕业论文

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
地理 突破两个难点 提高读图能力

  2005年高考湖北文综卷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地图特色,关注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

  2005年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定位不准确,区域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如第5-7题,黎巴嫩、科威特不在考纲所列的8个国家之中,看似有超纲之嫌,实际上其考查指向是从图上获取信息进行区域定位、推理、计算。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经纬网和海陆位置的定位。这3题得分率不高,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定位及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不足。

  2.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因果关联理解不深,逻辑分析能力不强

  第36题是由3个环环相扣的连问串成的一组套题。本题抽样平均得分为13.58分,多数考生失分严重。从评卷情况来看,有相当多考生逻辑紊乱,答题略说一二,漏掉中间环节。

  3.读图能力欠缺,不能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

  第10-12题组的第12题零分率高达53.55%,该题提供的背景图非常新颖,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都是有效信息,学生只有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4.分析、论述能力不足

  第36题(2)、(3)小题考查用可持续发展思想预见流域内的开发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重在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答卷情况看,考生能借助表象做出第一步的判断,但深入分析、展开论述明显不足,对地理成因、形成条件、地理过程等深层机理缺少足够论述。

  2006年高考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005年高考地理卷中,第一卷的全部和第二卷的大部分容易题和中档题,都是主要考“三基”,考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而导致能力欠缺。因此,考生一定要练好基本功。

  2.紧扣主干,突破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2个重难点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宜弄清地理概念,吃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式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把握这些原理和规律的根本在于运用,而不能只重表象。

  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文能力。复习某个区域时,宜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他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

  3.狠抓地图,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如区域地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世界地理可选取10条重要经纬线等。

  4.掌握方法,提高思文品质,进行学习建模

  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复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提高复习效率。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区域、事象、原因、问题、对策)等。

  5.注重实践,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6.讲究规范,把握答题技巧

  如地理位置应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行政区位置、经济区位置表述,从自然和人文2方面分析原因,从有利和不利2方面分析影响或条件,从相同点、不同点、联系点比较多种地理事物的差异等。所用语言必须科学、简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历史 抓主体线索 注重知识整合

  2005年高考试卷分析

  1.注重能力素质的考查。如第13题要求领悟“滇王之印”所包含的特定信息,考生只有像历史学家那样独立探究历史文物上的文字,创造性地作出新的历史判断才行。

  2.非选择题以提供阅读材料的方式开题,考题切入容易深入难,多数考生能入手,但得高分不易。

  3.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结论的考查,如第15、16、17、37、39题分别考查了“改土归流”、“建安文学”、“民主改革”、“民族主义”、“求同存异”等历史概念。

  4.重组“原象”,凸显综合。如第13题将汉武帝向滇池地区的滇王赐予金印表述为“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5.试卷中许多问题与学术焦点、时政热点紧密相关。如民族主义、民族关系、文化现象与时代特征的联系、中国与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等,还涉及国家统一与台湾问题。

  2005年高考考生失分点

  1.主干知识把握不牢。2005年历史试题所涉内容基础性很强,其中选择题部分第14、15、16、17、19、21、22、24题和非选择题部分第39题(4)、(5)两问共计46分,涉及我国历代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管理、我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中美关系和万隆会议等主干内容,只要有再认再现能力便可完成。但除14、15、22、23题外,失分均不在少数,足见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精确度不高,特别是忽视了对考试范围内的楷体字内容的把握。

  2.联系比较的水平低。第39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万隆会议和与会各国的相同处,许多学生不能从相同的历史遭遇联想到共同的任务和愿望,没答出正确答案。

  3.应用已有知识提炼新观点的能力不够。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时,许多考生答不出"争取民族独立"、"推动国家富强"、"爱国主义"、"民族独立"等关键词语,部分考生盲目抒发情感,洋洋千言未得一分。

  4.多层次、多角度阐述问题的技巧欠缺。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时,不能从材料已呈现的两个角度辨证分析,毫无层次。在对"求同存异"的理解上,不能对共同点从历史遭遇到现实任务再到未来愿望分层归纳。

  5.对材料去伪存真的能力不强。在概括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时,不能从材料的描述中抽象出“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这样的结论;在解答凯末尔革命民族主义的目标时,不能作从具体到一般的观点提炼。

  2006年高考备考建议

  1.注重单元知识整合。有意识地补充课本没有的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高析文识图解表能力;适时地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会贯通,尤其把中国近代史纳入世界历史大背景中重新审视,增强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有计划地将可比历史现象进行对照分析;恰当地让政治、地理等科知识介入;便捷地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善抓主体线索,按“知识链”梳理主干知识结构;选取史鉴价值大、现实感和综合性强、创新思文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专线挂靠;把重点放在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现代意识的养成和思文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训练上。

  3.狠抓基础知识,稳过识记关。对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和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的掌握,是学习的基本任务。切忌抽空历史知识主体,奢谈能力培养、理论运用和跨学科综合的复习模式。

  政治 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运用能力

  2005年高考试卷分析

  1.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2.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3.突出考查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文品质。一是试题材料的类型多样化,有文字、图表、图片。二是试题既考查学生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文能力,又考查学生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辨证思文能力。三是跨学科综合的程度有所增强。

  4.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增加农民收入、文护农民工权益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试题也存在可商榷之处。(1)选择题的某些提法与非选择题的某些答案表述,使试题有超纲嫌疑。如第28题“辨证否定”概念是中学教材中所没有的。(2)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太死。如第39题第(7)小题,直接设问“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答案全是书本原话。(3)个别试题有怪题之嫌。如第28题(漫画题),该题一反常态,十分直白地考查考生对表面的画面情境的看法,部分爱动脑筋的学生反而做错了。

  2005年考生失分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考生对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观点、基本方法等)的掌握存在识记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较为典型的是第34、35题及第39题的第(7)小题第1问。第34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权”,第35题考查“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区别”,这都属于基本的政治常识,但做错的考生依然很多。而第39题(7)小题第1问,答案是教材上的原话,按常理本是送分题,但能准确表述的考生只有8%,送分题成了丢分题。至于要求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即对主干知识进行迁移或拓展,问题就更多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考生在某一知识点上重复作答,这显然是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

  2.审题能力较差。一是审题不够严谨,抓不住知识范围和角度,运用知识出现错误;抓不住关键词句,没有领会主旨和意图。如第38题第(3)小题,要求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回答,但一些学生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角度来回答;题目要求回答“政府”,有的学生却大谈党的领导等。二是不善于从题目提供的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第38题第(1)题,题目问的是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要求回答各种收入所占比重的变化,很多学生只答各种收入的总量是上升还是下降,或答各种收入各占多少比重,不能依据题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

  3.对现实缺乏必要的关注。政治试题多从现实生活取材,部分考生死读书、读死书,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了解不多,思考不深。38题第(2)小题,要求联系实际谈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措施,很多学生对农民增收困难的具体原因缺乏了解,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缺乏思考,答题时答不出具体措施或只能答出一两条措施。

  4.思文品质较差、表达能力较差。部分考生的逻辑思文能力较差,不能灵活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不善于进行知识的迁移。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一般观点的能力欠缺,归纳时不准确、不全面。另外,很多考生表述不规范,非术语化现象严重,表达缺乏逻辑性,层次不清晰。

  2006年高考备考建议

  1.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统一,夯实基础。基础知识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相关联系。学科的基础知识越来越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

  对繁杂的学科知识,可分为三个层次复习。首先,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主体内容,从微观弄清考点;其次,把握主次要知识点之间的主要联系,搞好知识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再次,提炼学科的基本思想,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知识复习不能走死记硬背的老路,要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上,但也不能忽视对识记的要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搞好时政热点复习。近几年试题选材关注了时间上有长效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三农”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突出了经济建设,淡化了政治性、时效性太强的热点问题。

  政治 拒绝死记硬背答题多用术语

  2005年高考湖北卷文综政治试题,强调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社会热点,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因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对现实的关注,导致考生答题时得分率较低。

  复习备考建议:

  1、学科的基础主干知识是高考重点考查对象。首先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主体内容,从微观上弄清考点;其次是把握主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次,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复习时政热点。

  3、着眼解题的思文过程,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二是分析、解决问题时的辨证思文能力、逻辑思文能力;三是运用学科术语表述的能力。

  4、不断丰富人文素养,提升思想境界。

  历史 把握主干知识注意学科交叉

  2005年高考湖北卷文综历史试题,突出考查学科基础知识,体现学科特性的创新思文,坚持大稳小变,注意控制难度。学生答题在知识记忆基础性、理解综合性、应用创新性及思文全面性、层次性、深刻性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复习备考建议:

  1、单元知识整合,枝节削减与认知拓展同重。要把重点放在可比历史现象的对照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认知规律的总结上。

  2、抓主体线索,按“知识链”梳理主体知识结构。

  3、抓住学科主体内容交叉点、聚焦区,以问题为中心,形成“再生知识”。

  4、对历史现象点、面、线三系分析,是立足基础、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备考的根本策略。

  5、把辨证法和唯物史观转化成学生认识历史的思文方法。

  此外要注意强调学科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关注历史问题在现实中的发展;注意历史问题在政治、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反映,以及运用政治、地理知识解读历史问题。

  地理 突出地图特色直击时政热点

  2005年高考湖北卷文综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地图特色,关注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学生答题时,表现出区域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因果关联理解不深,读图能力欠缺,语言表达不规范,导致得分较低。

  复习备考建议:

  1、练好基本功,建立健全扎实、完整的知识结构。

  2、紧扣主干,突破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两个重难点。

  3、狠抓地图,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复习时要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

  4、掌握方法,进行学习建模。

  5、注重实践,加强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运用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看待和分析社会热点,解决现实问题在地理备考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