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STC89C52单片机活体水产品长距离物理监控系统设计(4)

时间:2017-05-14 20:25来源:毕业论文
(1) 氧气 充足的氧气是海鲜水产品存活的必要条件,氧气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海鲜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呼吸作用。若不采取措施,加剧氧气的缺失,会造


    (1)  氧气
充足的氧气是海鲜水产品存活的必要条件,氧气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海鲜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呼吸作用。若不采取措施,加剧氧气的缺失,会造成鱼类等窒息死亡,从而影响运输的成活率。一般运输时,水中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影响鱼类的呼吸,比如说粘液、剥离组织碎片、有机物等悬浊物附着于鳃孔,就会影响有效气体交换的面积,造成摄氧的困难,且易造成微生物大量生长,使水中的氧气减少。为此,运输时要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降低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常见的供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在运输过程中使用增氧机,随时进行增氧作业,保持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在5mg/L以上。
    B.在运输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增加溶解氧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对鱼仓进行适度的振荡,使水面进行波动。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在运输器内侧的水面上设置一些网状形的板,不断慢速回转,增加水的振荡。
    C.在运输途中可以不停更换鱼仓中的水,这样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当然,新水的温度、盐度一定要适于鱼类的生存,跟原先的水一样是最好不过的了。
(2)  温度
    鱼类以及其他水产品大部分都为变温动物,也就是说,它们的体温会随所处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当水温高时,呼吸频率加快,反之降低。此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鱼类耗氧量约增加2-3倍,因此,低温会使鱼、虾等水产品的新陈代谢速度可减缓,从而降低了海产品的耗氧量,并能抑制氨、二氧化碳、乳酸等的产生和微生物的生长。在低温状态下,鱼的活动将会相应的减少,且不易感染各类疾病,因此低温运输可以大大降低水产品的死亡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水温的剧变,也就是相差15℃左右时,鱼体内部机不能立即调节至适应此变化,鱼易患病,更严重情况可能会导致鱼类呼吸活动的长时间中断,。所以在换水、加新水或加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并防止温度急剧突变。生物体的代谢率与耗氧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氨含量会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提高,与此同时溶解氧缺在降低,这一系列的变化会使生物体内血液与氧的亲和力降低。因此,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水温。理想的水温变化,一般以温差不超过5℃为宜。
    (3)  二氧化碳
    鱼类在水中呼吸的过程中会排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使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经测定证实,当水中溶解氧处于饱和状态时,即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60-100mg/L,鱼类将不能正常呼吸,会造成窒息死亡。与此同时,水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部分会与水发生反应变成碳酸。在正常情况下,水中容存的二氧化碳不会太多,且水中通氧后,二氧化碳会随气泡扩散而排出,因此我们不会看到二氧化碳的分压明显上升。但在密闭的容器中,而二氧化碳无法及时排除,鱼类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上升,这会直接影响呼吸中枢,导致氧气消耗量加。此时,水中pH为6,因此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对于水产动物来说,水中pH值的最适范围:淡水鱼为6.5~8.5,海水鱼为7.5~8.5,过酸过碱都会刺激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而影响呼吸。去除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则是让水通过微孔性的特殊半透膜,使水中二氧化碳透过,用氢氧化钙作用吸收。
(4)  氨氮
    氨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水中的氨氮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会减弱鱼、虾等的吸氧能力,妨碍活体的正常呼吸。当水温升高时,鱼类的排氨增加,且小鱼的排氨量较大,这时氨对鱼体的危害将会加大。所以载运输过程中要大量补充氧气,以免鱼在中途中毒致死,增加经济成本。 STC89C52单片机活体水产品长距离物理监控系统设计(4):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700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