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设计+电路图(2)

时间:2019-08-17 11:52来源:毕业论文
2 手机无线充电的设计方案 4 2.1方案一:无线电波式 4 2.2方案二:电磁感应式 5 2.3方案三:磁场共振式 6 2.4 本章小结 7 3 电磁感应式充电分析 9 3. 1手机无线


2  手机无线充电的设计方案    4
2.1方案一:无线电波式    4
2.2方案二:电磁感应式    5
2.3方案三:磁场共振式    6
2.4 本章小结    7
3 电磁感应式充电分析    9
3. 1手机无线充电系统    9
3.2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的原理    9
3.3效率决定因素    12
    3.3.1功率损耗因数    12
    3.3.2 品质因数    12
3.4 设计优点概述    13
4 电磁感应式充电系统电路原理    14
4.1 直流电源模块    14
4.2  NE555脉冲发生器模块    15
4.3  功率放大及无线发射模块    16
4.4  接收端转换充电模块    18
4.5  PCB板制作    19
4.6 无线充电技术扩展    20
4.7 本章小结    20
5 电磁感应式充电系统仿真    20
5.1 对DC-15V电源的仿真    21
5.2 对555计时器接成的多谐振荡器仿真    21
5.3 对接收系统的仿真    22
5.4 本章小结    23
6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结论与展望    24
6.1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标准化    24
6.2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24
6.3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未来市场    25
结束语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一:整体电路图    30
附录二:材料清单    32
附录三:实物制作照片    35
1 绪论
1.1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概述
1.1.1引言
每天我们的生活都会出现这一幕:拉出USB数据线,为手机充电充电,还有那些越来越高端的家电背后也有着电源线…面对如此多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电源线,如果有一天这些线全部消失,能以一种看不见的“传输工具”所替代?其实这样的生活理想离我们并不遥远。在 2007 年,无线充电技术已获得了 20 项专利,可使多种设备使用一台充电器。手机无线充电器具有有线充电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比如最基本的方便携带性和通用简洁性。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系统装置和接收系统装置能够同时检测移动设备开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的充电。当充电结束,同时自动关闭。
1.1.2 手机无线充电发展史
早在19世纪30年代,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在试验中偶然发现了电流可以产生随着周围磁场有变化。
在19世纪90年代,尼古拉•特斯拉助手(Edison spectral radiant energy research project)在光谱辐射研究时,他提出无线电力传输的构想,但最终放弃因技术非常落后而造成的效率低危险。
在20世纪90年代,,许树源教授(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ity University of HK)又让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有了一个发展,他曾研制出“无线电池充电平台”,但是此充电系统的缺陷在于要把手机放置在充电设备。
2007年初,马林•索尔贾希克(Marin Soljacic)等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又使无线传输电力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用两米外的一个电源,“隔地”点亮了一盏60瓦的灯泡[1]。
最近,英国某一公司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从而发明了一种新式无线充电器,它能够在同一时间让多个手机和其它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实现多用功能[2]。 手机无线充电装置的设计+电路图(2):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3750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