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110KV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配置设计及其实现技术(2)

时间:2018-07-05 16:31来源:毕业论文
3.2.3 功能与通讯解耦 10 3.3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10 3.3.1 过程层设计 11 3.3 站控层设计 13 3.4 IEC 61850配置 14 3.5 远方后台系统配置 16 3.3 本章小结 17 4 基于IEC6


3.2.3  功能与通讯解耦    10
3.3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10
3.3.1  过程层设计    11
3.3  站控层设计    13
3.4  IEC 61850配置    14
3.5  远方后台系统配置    16
3.3 本章小结    17
4  基于IEC61850通讯标准智能变电站系统结构设计检测    18
4.1  智能变电站通讯网络测试    18
4.2  本章小结    22
结  论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在变电站自动化方面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但由变电站的各个板块数字化的程度各自不同,数字化程度低的功能单元的信息交换以及数据传递的速度较低,导致了变电站的整体智能化程度不高并且二次侧设备布线的难度上升以至于使变电站内部的数据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随着我国供电输电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人民供输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不断上升,变电站作为输电供电系统的信息源和终端,应当担负起及时收集线路实际情况并反馈现场信息的重要责任以此来推动整个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建设。随着自身功能丰富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使得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实现,高效、稳定和公开的通讯网络和完善的通信体系标准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的保证。目前最新公布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的国际化通讯协议IEC61850为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规范。是以研究IEC61850通信网络并将之投入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通讯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本次论文以IEC61850为基础研究110KV智能变电站的通讯网络。采用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以实验室为基础的110KV的智能变电站,联系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建立变电站通讯网络,并完成对该网络通讯的基本测试。以下为本文论文结构的安排:
(1) 将传统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对比,阐述智能变电站的优势。结合实际实验室的情况规划110KV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方案;
(2)在IEC61850协议的基础上完成对智能变电站的详细设计。本文先介绍了IEC61850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其主要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联系通讯协议的特点构建变电站的基本框架然后完成对其的详细配置同时完成其站内通讯配置;
(3) 根据之前设计的完整等等110KV智能变电站,在实验室中完成运行,利用智能变电站监控调试平台,验证配置好的通讯网络的工作情况。
 2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与传统变电站不同的是,智能变电站使用的是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具有节能、人性化等一系列有点,并且拥有数字化信息通讯共享平台确保变电站内部的网络化结构和快捷有效的通讯方式,能够完成多种功能如实时监控、数据收集和测试,动作保护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内部的设备进行实时的调节和动作控制,并且能够辅佐工作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人机互动等。本章结合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提出合理的110KV智能变电站的实施方案。
2.1  110KV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对比
传统变电站的一般层次结构可以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其中站控层一般包括远方工作站、远动站以及定位等设备。工作人员通过站控层的装置可以实时架空变电站的基本运行情况,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及时调节变电站中设备的动作情况例如可以跳合闸等。而间隔层中的情况较为复杂,由于他不仅需要获得变电站一次侧的测试数据还需要控制其他各种设备的动作以及各种综合保护设备和五防设备等,所以间隔层中的设备种类尤其繁多,因此造成了二次侧体统接线复杂、二次电缆易受干扰无法文持系统稳定,设备之间相互操作性较低等问题其。 110KV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配置设计及其实现技术(2):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189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