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MPS系统的PLC设计-检测站与搬运站部分+梯形图(2)

时间:2022-10-23 21:38来源:毕业论文
3。2 上料检测站的功能及动作流程 11 3。2。1 上料检测站的功能 11 3。2。2 上料检测站的动作流程及控制说明 12 3。3 上料检测站梯形图程序设计部分 13 3。

3。2 上料检测站的功能及动作流程 11

3。2。1 上料检测站的功能 11

3。2。2  上料检测站的动作流程及控制说明 12

3。3  上料检测站梯形图程序设计部分 13

3。3。1 上料检测站 I/O 端口配置表 13

3。3。2 上料检测站梯形图程序及调试过程 13

第四章 上料搬运站的总体设计 16

4。1  上料搬运站的组成 16

4。2  上料搬运站的功能及动作流程 16

4。2。1 上料搬运站的功能 16

4。2。2 上料搬运站的动作流程和控制说明 18

4。3 上料搬运站梯形图程序设计部分 19

4。3。1 上料搬运站站 I/O 配置表 19

4。3。2 上料搬运站梯形图程序及调试过程 20

4。3。3 程序设计调试小结 24

总结与展望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 模块化生产

在当今社会下,随着工业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商业的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 制造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先的生产线使用组合式机床进行生产,如 今这一生产方式早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客户总量上升且其需求趋于多样 化的情况下,柔性制造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从一开始出现的 柔性制造系统(FMS),之后又有了柔性制造工厂(FA),再后来又发展出了计算机集 成制造(CIM)。但是这些柔性制造技术存在着前期投资大的问题,此不足也导致了 工业技术的发展缓慢。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工业领域开始逐步引入模块化理论, 很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开始关注模块化生产方式。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模 块化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性作用和意义。由于在工业科技领域内,模块化的应用 范围越来越广,用处越来越大,模块化技术在当今工业技术领域中已经步入快速发 展时期[1]。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模块化即是一种构建模块系统的反向过程。大体而言,即 根据先期的系统共同设计或者系统构建规则,将复杂的系统或工作过程分解成为几 个有可以自由创新改进、具有充分自主能力的半自律性子系统(半自律子系统,指 有共同的设计规则,可自主的、独立设计的子系统。模块,就是通过标准化的界面 结构,依据共同的设计规则或者按照联系规则,将半自律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构 成比单个子系统更加复杂的系统[2]。)的过程。通过模块化系统,可以将一个复杂的 系统或工作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具有各自特定功能并且相互独立的模块,但是它们仍 然具有还能互相通信的功能。这一系列的模块以遵循统一的界面规则为首要条件, 各模块各自进行半自律性动作,同一类型的模块可以进行互相代替。而且它们也可 根据要达成的目的,组成不同于子系统的一些复杂系统。 

Baldwim 和 Clark 两个人认为:“模块化操作”是指可以将大模块分离为子模 块、同类模块之间的互相代替、系统中模块的减少和增加等操作。还可在现有的模 块规则约束的基础上,去创造新的、更加复杂的系统[3]。 

我国部分学者认为:模块化系统具有可变性和延展性两个特性,整个系统可以 跟据现代社会多变的需求作出反应,并不断的进行相关扩展和延伸。 

有些经济学者则认为:模块之间的替换其实是一种替代经济。通过模块之间的 相互替代,大大的缩短了产品研发和改进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可以很快的提供新 的产品。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变的需求,也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4]。 由于模块化理论在工业当中的不断地应用并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融合,产生了 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依据某种规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分离、替代、模块增减、 模块改进、模块创新等模块化操作,可以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子过程,从而对其 进行拆分,这就是模块化生产。 论文网 MPS系统的PLC设计-检测站与搬运站部分+梯形图(2):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10090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