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质朴敦厚伊秉绶隶书艺术研究(3)

时间:2022-01-27 22:20来源:毕业论文
3。3 与桂馥的交往(气息相近,相互影响) 桂馥生于山东曲阜,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汉碑众多,对他的书法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桂馥对其隶

3。3 与桂馥的交往(气息相近,相互影响)

桂馥生于山东曲阜,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汉碑众多,对他的书法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桂馥对其隶书也颇为自负。其隶书主要学汉隶中《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等汉魏碑刻,书法工整典雅,沉厚朴实。五十岁时期的伊秉绶与桂馥气息接近,用笔的平实、结体的方整、气格上的宏大,可见他们书风相互影响。伊秉绶的隶书,用笔比桂馥略方,线条更加平直,结体也趋于方正,而线条的中实沉劲,力沉气厚。

据文献记载,除了上述人物外,和伊秉绶交往的还有阮元、纪昀、孙星衍、梁同书、罗聘、包世臣等,在这些文人当中,清代中期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下,伊秉绶在和他们的交往中,相互交流、学习,大大的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自己的书艺取得很大的进展,这种自我塑造的学术氛围、艺术环境,成为伊秉绶书艺大成的条件。

4伊秉绶隶书艺术特色解析

清代由于金石学的崛起,文人墨士也更追求以古为美。伊秉绶更是多取法汉魏碑刻,对汉碑有大量的临摹,又结合自己的创新,而自成一家,其隶书书格也略有不一。

伊秉绶隶书横幅风格呈现宽博之象,体现在其横线都较长,字形被故意压扁,字与字间距较小。

4。1 以汉魏质朴风度为美文献综述

对此看法古人有确证。

梁章钜和杨守敬认为伊秉绶的隶书出于汉人。

梁章钜云:宋、元、明三代,隶学几绝,率多以意为之,不特汉隶无传,即学唐隶者亦渺不可得。直至伊墨卿、桂末谷出,始遥接汉隶真传。[ 梁章钜《退庵随笔》,见崔尔平选编《明清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450页。]

杨守敬云:桂未谷(馥)、伊墨卿(秉绶)、陈曼生(鸿寿)、黄小松(易)四家之分书,皆根底汉人,或变或不变,巧不伤雅,自足超越唐、宋。[ 杨守敬《学书迩言》,见崔尔平选编《明清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023页。]

根据《伊秉绶隶书临摹作品编年一览表》,今可见伊秉绶临过的汉碑有《延光四年碑》、《西狭颂》、《张迁碑》、《衡方碑》、《乙瑛碑》、《尹宙碑》等多种,曹魏碑刻有《受禅碑》。据梁章钜《吉安室书录》中记载,伊秉绶自称对《张迁碑》、《衡方碑》临摹最为频繁。他能从汉碑的临摹中得其质朴与醇厚,对他隶书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伊秉绶隶书临摹作品编年一览表

年龄及对应年代 作品名称 尺寸(厘米) 藏地

30岁(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

《节临张迁碑轴》

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

35岁(乾隆五十三年)

《隶书节临张迁碑轴》 101。7 ×31。5 福建省博物馆

41岁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 《乾嘉名人合书》(四条屏之四) 164 X 40。1 上海博物馆

49岁(嘉庆七年壬戌1802) 《隶书节临西狭颂轴》 不详 不详

50岁(嘉庆十八年癸亥1803)

《隶书临樊毅碑》(四条屏) 质朴敦厚伊秉绶隶书艺术研究(3):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8905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