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质朴敦厚伊秉绶隶书艺术研究(2)

时间:2022-01-27 22:20来源:毕业论文
伊秉绶书擅五体,正、草、隶、篆皆能,隶书尤为杰出。伊秉绶隶书追求一种质朴敦厚的意境,是其朴实耿直、温文儒雅的人格精神的反映,在其绘画、篆

伊秉绶书擅五体,正、草、隶、篆皆能,隶书尤为杰出。伊秉绶隶书追求一种质朴敦厚的意境,是其朴实耿直、温文儒雅的人格精神的反映,在其绘画、篆刻、诗文中皆一再流露,而在书法中表现得最为直接。正如刘熙载在《书概》中所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 崔尔平选著《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715页。]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伊秉绶和邓石如为清代碑学“开山作祖,允推二子”,[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见崔尔平编《明清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307-1397页。]正是看重其隶书成就的。

2 清代隶书发展状况概述

   隶书是由篆书演化,经过“隶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它出现于战国末期,成熟、繁荣于两汉,之后又沉寂了一千四百多年,直至清代复兴。

2。1 金石学的崛起

清代康、乾时期,社会空前繁荣,但是由于文字狱兴起,迫使许多文人摒足静气,沉醉于金石考据之中,正时大量地下文物的出土,给文人找到了清玩的去处。金石学的发展,使书法好古风气不断蔓延,更注重对古意的追求,使“金石气”得到了推崇。从字体上看,篆隶与行草相比,显得凝重端严,韵意浓厚,更具金石气。清代隶书的发展正为伊秉绶尚拙古朴的隶书书风奠定了基础。

2。2 隶书得以复兴

自汉末以来,隶书经过一千多年的沉睡,直到清朝才得以复兴,发出异样的光彩。原因是草、行、楷各体,经历了东晋王羲之至明末诸贤的发掘,已各自达到艺术的顶峰;同时地下出土的大量的碑石、陶器、瓦当、钱币、兵器上的文字引起了复古的兴趣。一些文人已不满足于从“二王”入学,而直接师其师,以探求艺术上的新境界。对于隶书的研究,更是直接从汉隶着手,又吸收晋唐以来各种书体的成熟笔法,使隶书获得新生。

3 伊秉绶学书道路

  伊秉绶在隶书上的成就一部分得益于他的交游对象,多为当时的文人阶层。在《留春草堂诗钞》中伊秉绶讲述了他从青年时期直到去世前的几乎整个人生,其学书交游情况在其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反映。

3。1 师从刘墉(执笔与运笔技巧)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罨、香岩、日观峰道人,山东诸城人。他与梁同书、翁方纲、王文治在清中叶被并称为“帖学四家”,刘墉以善书闻名海内。他十分赏识伊秉绶,勉励他师入古法,自创新貌。后来的事实证明,伊秉绶的确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伊秉绶从刘墉书法执笔与运笔技巧上受到很大的启发,其书风的形成受刘墉的影响颇深(如图一)。刘墉书法以丰浑厚的点画、平淡舒缓的用笔和雍穆华丽的墨韵,表现了一个朝廷重臣所特有的儒雅气质和庙堂气度,伊秉绶正学习吸收了其艺术特色。

3。2 与翁方纲的交往(重视隶书,为其指明方向)

翁方纲(1733年—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苏斋。翁方纲以书法,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影响很大。他也是一位金石研究方面的权威,一生著述甚多,成为乾嘉时期金石学研究的主将。翁方纲因其书法涵养很高,也是书法学者的领导者,一些文人士大夫经常向他请教,于是他们时时雅集在一起品评碑帖、同观书画,伊秉绶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员。翁方纲十分大方,与一些门生谈论自己对书、画、诗、文的看法,将自己收藏的一些名家作品或自己的一些得意之作展示给他们欣赏与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翁方纲非常重视隶书,他对金石书法的钟爱及深入研究对正在摸索阶段的伊秉绶无疑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品味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些对伊秉绶的隶书实践,奠定了很深的根基。 质朴敦厚伊秉绶隶书艺术研究(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8905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