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电影《风柜来的人》的审美特征(3)

时间:2021-01-29 22:02来源:毕业论文
(二)初涉世事的迷茫 电影《风柜来的人》拍摄于1983年,是侯孝贤早期的青春叛逃事件四部曲(《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

(二)初涉世事的迷茫

电影《风柜来的人》拍摄于1983年,是侯孝贤早期的“青春叛逃事件”四部曲(《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之一。这几部电影在自然、流畅、平静淡雅的长镜头中体着个体关于成长的记忆,思考着个人成长经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对比中,对历史进行新的探索,赋予乡土新的内涵。《风柜来的人》是侯孝贤最喜欢的作品,这部电影对他后来的创作有独特的意义,使他重新认识了电影,为其电影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片获得了1984年法国第六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是侯孝贤首个获得国际奖项的长故事篇,是侯孝贤的电影叙事风格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文献综述

影片从一开始就出现了站牌的画面,解释了影片名字“风柜”是澎湖列岛上一个小镇的名字。画面切换到安静简单的小镇,伴随着枯燥的蝉鸣,几个年轻人在简陋的台球厅里打台球,屋前坐着三三两两闲聊的人。这样平静的生活仿佛是没有尽头的,与瞬息万变的都市生活相比这里的时间是静止的。这个叫风柜的地方也好像被遗忘在不断前进的历史的角落里。个体的成长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很难被注意的,可在这样近乎静止的环境下却涌动着几个年轻人躁动不安的青春力量。阿清、阿荣、郭仔这几个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年轻人第一次走在城市陌生又繁华的街道上,体会着从来未有过的新鲜感和兴奋。而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一种陌生和迷茫,他们徘徊在不辨东西、不分南北的大街上,来往的只有汹涌的人群,这预示着他们的闯荡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这才是他们“涉世”的开始。

阿荣、阿清、郭仔这一群“没当兵,又无一技之长,高中又没毕业”的青年在不属于他们的城市中很快发现世界并非他们想象中那样,灯红酒绿光鲜美好的背后充满着丑恶与欺骗。他们在一次次碰壁中失望,动摇,也在这无力改变的现实中成长。影片中阿清他们这几个年轻人在同乡黄锦和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并住在了黄锦和与他的同居女友小杏的阁楼里。看到同是风柜来的人的黄锦和,阿清好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渴望远离家乡过上稳定体面的生活,拥有时髦漂亮的女朋友。但阿清的向往与追求预示了他悲凉的结局。阿清所代表的不是个人的诉求,而是乡土文明受到城市文明的撞击后而产生的变化,那就是适应,为了适应城市生活而做出的改变,为了追赶城市生活步伐而做出的努力。为了得到认可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都曾争取改变过。黄锦和上夜校,阿清自学日语,但前者因偷零件被工厂开除而放弃,阿清也在同伴的嘲笑声中终止。从阿荣对阿清学日语的行为嘲笑道:“学了也还就是个工人”中体会到这仿佛是都市文明对乡土文化的评定与裁决。都市的异化和对乡村的排斥映射了离开家乡田园来到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的命运。

电影《风柜来的人》的审美特征(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691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