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浅析《晓松奇谈》的文化功能和娱乐功能(2)

时间:2024-02-16 20:13来源:毕业论文
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知识是充满渴望的,只是人们的惰性更希望这种对知识的了解以简洁迅速和充满趣味的方式完成,与此同时,人们也渴望看到不同的

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知识是充满渴望的,只是人们的惰性更希望这种对知识的了解以简洁迅速和充满趣味的方式完成,与此同时,人们也渴望看到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所以借由高晓松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打造的《晓松奇谈》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电子媒介虽然被认为是导致阅读率下降的直接“元凶”,但其又凭借着强大的渗透力与社会地位,可以反过来成为帮助和推进获取知识的有力武器,使得知识信息与电子媒介的融合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

三、《晓松奇谈》的文化功能

在当下“娱乐至死”的传播环境下,《晓松奇谈》这一本土原创文化类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开播,给浮躁的荧幕带来了一缕清风,通过高晓松的解读,高深精奥的历史与日常生活结合,深入浅出,为大多数百姓所理解。学术性与大众化的融合,又在润物无声中塑造着受众的价值观。而通过留言、点赞、分享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求知的渴望,甚至从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获得他人的认可,找到自身的定位。

(一)传播知识论文网

寓教于乐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激发人的兴趣,让人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娱乐性是所有脱口秀节目的特征,而作为文化类网络脱口秀节目对于节目内容的把握和主持人本身都具有极高要求。《晓松奇谈》从世界杯聊到贫民窟,从玛丽莲梦露谈到共济会,甚至能从北洋军阀里看到中国版“权力的游戏”,在高晓松的引导下,《晓松奇谈》成为了传播知识的一个很好载体。比如崇祯一朝短短十七年竟有五十位宰相;“男降女不服”是指清军入关时要求取消裹脚的陋习,但是被百姓拒绝了,所以坊间出现了男子的发型可改但是女子的脚型却没有改变的现象;宋徽宗嗜书爱画,在位时画院林立,“画学”也被正式列入科举之中…

此类节目形式易博得观众的好感,对于科普性的或者辟谣性的知识,通过这种节目形式传播再好不过。比如国内有些媒体之前在报道古巴时称古巴的人均GDP有7000多美金,其实古巴人均GDP是7000多比索,虽然按照政府规定的汇率是1比1兑美元,但是真实的人均GDP是7000美元除以24,实际上是将近300美元。寥寥数言,也能完善一些民众对于古巴经济的片面认知。

(二)价值观导向

欧倩在其硕士论文《我国职场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研究》中提到在当代信息化社会,电视节目强化了文化的社会引导功能,通过其立体化全方位的视听系统对受众的心理认知、行为方式、思维结构和价值标准等各方面,进行意识灌输和教育,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洗脑”感[11]。不仅仅是电视节目,网络节目也是如此,长期以来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温和而强烈。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网络脱口秀节目随时随地都能“上演”,碎片化的特点使其在这方面产生的影响更加强大,真可谓是见缝插针,长期的碎片化渗透,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受众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我们在看《晓松奇谈》之时,高晓松的讲述总能将我们带回当时的情景,柳如是面对钱谦益降清时的悲愤,德帕迪约面对法国高额税率放弃国籍时的无奈,卡斯特罗的传奇一生等等,而时不时会出现的漫画、图片与小视频更是让讲述更加生动形象。节目中充满着有趣的故事,有时我们会置之一笑,但有些内容比如某次战役,可能会有想要深入了解的冲动,找些纪录片看看,翻出些书籍读读。还有讲到八十年代的音乐,也会去听听《白衣飘飘的年代》和《同桌的你》,而谈到世界史时,也希望能够实地探访,生活充满未知,远方总在召唤。想张开手拥抱世界,也想关上房门在精神角落里寻找诗和远方。许多受众在观看《晓松奇谈》之后也纷纷表示想要多读书,多经历,理性看待生活。 浅析《晓松奇谈》的文化功能和娱乐功能(2):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2018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