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恶搞行为的传播学解读(3)

时间:2023-11-25 15:08来源:毕业论文
四、从传播学视角解读网络恶搞行为 (一)恶搞传播依据的是把关人的作用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

四、从传播学视角解读网络恶搞行为

(一)恶搞传播依据的是“把关人”的作用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个理论。他认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6】。而把关人的作用在于他们决定了受众会与哪些内容相见。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媒介是管制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的“把关人”,在信息的单向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作为“把关人”实现对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的控制,但是在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作用呈现一种弱化的趋势,因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网民表现出了无组织、自由散漫的特点,而网络恶搞迎合了这个特点。网络恶搞的开放性使得更多的人参与了恶搞,网络恶搞实现了草根阶级的“话语权”,同时由于信息的发布者和受众角色界限模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发布和传播信息。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人人都能参与,那么就出现了人人都是把关人的现象。因此,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这时候,传播者角色和把关人角色已经相互融合了,什么样的信息能够被传播完全依靠传播者的自身素养和良知。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使得媒介“把关人”无法全部顾及的到,所以引发了大量不文明的恶搞。正是由于没有把关的限制和传播者的自我约束,网络恶搞被纵容,恶搞花样翻新,性质也越来越剧烈,甚至跟主流文化叫板,终于一步步将网络恶搞推向了悬崖的边缘。媒介“把关人”虽不能及时制止无节操的恶搞传播,但是如今网民可以举报那些发布不良信息的账号,从而终止传播。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要注重“把关人”的作用。关于那些涉嫌侵权的恶搞作品,“把关人”应该对其进行遏制,而对于纯娱乐或有批判效应的作品,但没有侵权的允许传播,不仅娱乐大众,同时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恶搞实现的是“使用与满足”的受众心理论文网

 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分享与交流。自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受众不在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它们开始主动地运用媒介主动搜索、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信息获取和传播过程中,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个人意见并能与不同思想进行激烈的碰撞,从而形成新的观点。“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卡茨于1974年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站在受众的立场上的理论,他认为受众主动栓选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7】。该理论旨在突出受众不满足如何使用媒介,主动权应掌握在受众的手上。 

网民在网络上拥有言论自由权,同时能够自主地选择所要了解的信息,而在传统媒体上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生存压力也在持续增长,长时间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需要简单的娱乐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因此恶搞者制作的恶搞作品的主题意义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基调,也正是这种内容浅显、易懂的娱乐迎合了受众的“口味”,才广泛受到大众的喜爱。

“网络恶搞”作品不仅放松了心情,而且表达了自我。网友们为了满足娱乐、好奇的心理,把恶搞作品变成了他们宣泄的对象和工具。受众主动接受信息,有时也会反馈意见,这是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人们在传播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受众与传播者之间变换。这种变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更多“共同话题”人的认可,获得心理满足。如为了展示自我的“后舍男生”,他们通过网络传播,使得他们风靡网络,实现了自我。比如微博再次火了的话题“妈妈再打我一次”,这幅画暗示着对生活的不满,从而使更多人从画中领悟了这层暗示,更加的关注了它【8】。妈妈跟女儿的对话,最后以“啪!”结尾 。这幅画其实是作者在自黑,但是受众纷纷表示,“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感觉还是蛮可爱的呢。”自黑不仅仅是我们对于生活的吐槽,更是一种心理层面的同盟感,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感觉自我慰藉。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恶搞行为的传播学解读(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9893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