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试析限娱时代《非诚勿扰》的自我突破与成功(3)

时间:2017-01-04 13:26来源:毕业论文
(一)节目形式同质化 一档成功的节目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收视率,但是作为电视台来说要想从节目出发,成功的设计出一档优秀的节目,无论是精力、财


(一)节目形式同质化
一档成功的节目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收视率,但是作为电视台来说要想从节目出发,成功的设计出一档优秀的节目,无论是精力、财力和物力来说都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更何况又有成功的先例,要想做出更加成功的节目更是难上加难。如今,各大电视台都把“收视率”放在首位,于是直接模仿成功作品便成了获得高收视率的快捷方式。
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节目曾向广电局提出《非诚勿扰》涉嫌抄袭《我们约会吧》的节目形式,严重侵犯了湖南卫视的版权。其实细看这两档节目,播出的频率相同,节目中的舞美、人物设置、环节设置、主持人设置等环节都相似。但最早用这种类型节目是英国FremantleMedia 公司的《Take me out》节目。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都是把《Take me out》的节目形式复制下来转化成自己的节目。
各大电视台的相亲节目,都有一个相同的模式---速配。各相亲节目为了争夺收视率节目的娱乐性和争议话题大过于节目本身的服务性,从而偏离了节目“红娘”的宗旨。各个电视台恐怕已经把单纯的相亲变成纯吸引观众眼球,一系列粗俗的话语,揭秘个人隐私,话题大肆争论等已经成为了一种作秀的状态。节目的流程也高度相似,嘉宾按顺序出场,一人面对十几个异性的提问,一层层的考研然后选出候选人,嘉宾再做出最后的抉择。观众们看来看去就产生了审美疲劳,很难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比如《非诚勿扰》是每一位男嘉宾面对24个女性,而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是一人对一百个人的形式。
这样的“同质化”现象已经在相亲节目中泛滥成灾,一档好节目的成功之处确实是有我们可学的地方,但内容不能盲目抄袭,每档节目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做出有不同特色的相亲节目就要自身创新,创新才是保持生命力的源泉。
(二)节目内容低俗化
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爱情观是人类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非诚勿扰》中,女嘉宾宣扬的并不是真实的爱情观,而是大肆的宣扬着“非宝马不坐,非大款不嫁”的思想。在她们看来钱比感情更来得重要。为了吸引女嘉宾的眼球,男嘉宾便把自己的高收入和家庭条件赤裸裸的摆在观众面前。作为节目的编导与主持人,他们有责任对这些不良思想进行引导和劝阻,然而主持人并没有履行他的职责,导致节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拜金女”与“富二代”。
《非诚勿扰》中的刘颖自称要找“A货男”,在她的眼中男人分为ABC三个等级,她只找最好的,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念让人无法认同;马诺可以说是节目中最受大众关注的一位,她犀利毒优尔的言辞毫无顾忌的展现在大众面前,更是在节目中与男嘉宾进行激烈的争论;很多嘉宾更是说出了“去死吧”、“你真贱啊”之类的脏话。
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认为,被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拟态时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事实。 在《非诚勿扰》进行中,嘉宾们的言辞一次次的突破道德底线。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扭曲形态,违反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误导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这些拜金的价值观在社会上存在着,但并不不代表主流价值观,片面的把这些极具争议的话题扩大化的去讨论虽然引起了人们的批判但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判断。
(三)节目定位偏离化
作为一档定位为“大型婚恋交友”的娱乐节目,《非诚勿扰》理当定位于服务,尽力促成“婚恋交友”,但《非诚勿扰》过分追求节目的收视率,过分追求娱乐性,却并没有在娱乐的同时更好的做到“交友”。有人评价说《非诚勿扰》的核心是娱乐,只是披着服务相亲的“外衣”。娱乐效果是获得观众关注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追求娱乐效果,节目制作团队花重金打造节目播出效果。造成节目的婚恋交友功能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的娱乐化。 试析限娱时代《非诚勿扰》的自我突破与成功(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7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