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苦难意识(2)

时间:2023-12-14 21:15来源:毕业论文
曹文轩作品中,也多次出现了阳光意象,它在作品中起到了调控的作用,比起水,它带有理性的意味。没有光,就没有颜色,没有光的变化也就没有颜色的

    曹文轩作品中,也多次出现了阳光意象,它在作品中起到了调控的作用,比起水,它带有理性的意味。“没有光,就没有颜色,没有光的变化也就没有颜色的变化。”[1][P333]正是有了光,本来暗淡的事物有了光彩,使神秘幽静的深山老林、峡谷变得明亮起来。在《根鸟》这本书中,它的风景描写,真是称得上是光之盛会。“金白色的流水直泻而下”,这让原来幽深黯然给人以恐怖之感的老林明亮灿烂,阳光的出场,使作品变得明丽而纯净。这正符合了“苦难”意识的意蕴,即使苦难如黑暗一般迟早会来临,但是阳光会照射进苦难的世界,给人以力量成长。

    曹文轩作品中的花草树木不但是对大自然的反映,更是对人物美好心灵的反射。《白栅栏》中纯净无暇栀子花映衬着老师真挚纯净的内心;《红瓦黑瓦》中马水清的母亲所栽种的柿子树,秋天结出一个个柿子使人想起她温暖可亲的形象。《红瓦黑瓦》中的油麻地,四面环水,百鸟争鸣,树木丛生,百树争高,百花齐放,给人活泼的印象。这些都是对生命的赞美,即使苦难降临,生命仍是美好的。

这些景物虽然在表面上给读者一种明快活泼的感觉,但是它们无一不为“苦难”服务,只要细读作品,就会发现其实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忧伤之感。曹文轩作品中的主人公,在这样美好的景物下,却深受“苦难”,给人以一种乐景写哀之感。

曹文轩出生于农村,他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他对农村的生存境况有着直接的体验,是有一种悲伤和怜悯的感情的,这些风景虽然美好,但是对于生存都很难得人们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曹文轩的笔下,除了美好的景物之外,还有许多无奈且荒凉孤独的风景,这些风景与故事中的人物,无奈地结合在一起。《金色的茅草》里,一对贫困的爷俩,存了些钱,租了个海滩,在海滩边昼夜不分割茅草,十分艰苦,最后却因烟蒂而烧毁了所有的心血,这一切在小说开头对风景的描写中早已埋下伏笔。 在《忧郁的田园》里,家境中落的细茶与“病秧子”成婚了,此时,在田野上的“几棵凋零的老树”都映衬她忧伤郁闷的内心。《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稀稀拉拉一些低矮的草”、“几条破陋的半沉半浮的船”[2]等等,这些都是八十年代初期贫穷农村的显著特点,让人心中多了几分酸楚。农村人民虽然贫穷,但是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曹文轩说过:“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美丽的东西。正是它们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3][182]他认为苦难和痛苦的存在,让人从生活中体会到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了彻底的幸福。曹文轩的作品里是具有悲悯的情怀的,不仅有苦有难,也有一种有悲剧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有限的,作品想要表达的是理性和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样的,这样的情调又转移到了风景描写上,让读者在体会主人公艰苦拼搏后喜欢的同时,同样也能读懂字里行间的风景,紧接着能有更深层次的欣赏。同时,作品里主人公经历苦难之后发觉这一切变得更加绚烂,比如《草房子》里中途家业衰败的杜小康在狂风暴雨的晚上追赶鸭子,和他的父亲走散了,他筋疲力尽地躺在芦苇里,看到天空和月亮,仿佛从未见过,这时候的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根鸟》里的主人公根鸟经历过山山水水,最终到达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峡谷,这片景色在他心灵上的产生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他将脸扑在大片大片的百合花丛里,情难自禁,独自抽泣起来。这些描写都给人一个启示:只有在苦难追逐下经历风雨的人,才能领略自然和生命的伟大。论文网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苦难意识(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958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