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高效节能换热器文献综述(2)

时间:2017-05-26 19:30来源:毕业论文
3.3 氨冷凝器的强化传热技术研究 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因此它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并且


3.3 氨冷凝器的强化传热技术研究
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因此它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并且各种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3.3.1 氨冷凝器传热机理
蒸汽在低于其饱和温度的传热表面上变成液态,同时释放出凝结潜热,并把热量传递给传热表面的热交换过程为凝结传热过程[22]。
氨冷凝器中的凝结分为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它们的区别是冷凝液能否润湿传热表面。如氨冷凝液能够润湿传热表面,且在传热面上形成一层连续的平滑液膜将蒸汽和传热表面隔开,在重力作用下液膜不断向低处流动,液膜厚度越来越不均匀;当低处的液体重力克服表面张力离开传热表面时,才最终完成它的热传递过程。当传热表面被液膜覆盖时, 凝结传热只能在液膜和蒸汽的气液界面上进行,这种凝结过程为膜状凝结。通过液膜的传热要比直接通过传热表面的传热强度小得多,液膜形成后的凝结换热强度会大大下降,膜状凝结传热的主要热阻是液膜厚度。如果冷凝液不能润湿传热表面,冷凝液只能在传热表面上形成液珠,液珠不断凝结长大,由于重力作用不断携带沿途的其他液珠沿传热表面流下,同时新的液珠重新形成的凝结传热过程为珠状凝结。由于珠状凝结时,传热表面没有被液体完全覆盖,大部分的热量交换过程是在传热表面上直接进行的,所以珠状凝结的传热系数高于同样条件下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珠状凝结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凝结传热过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换热器,多属膜状凝结传热过程。
要强化卧式氨冷凝器的传热,一是减小换热管外冷凝氨液的表面张力,使冷凝氨液变薄或疏导冷凝氨液尽快脱离,减小传热热阻;二是改变管内冷却水的流动状态,提高水侧传热系数,同时减缓水侧污垢沉积。
3.3.2 管外强化传热
管外强化传热主要有两方面:一种是通过改变换热管外表形状或表面性质来强化传热,达到提高传热效率的目的,如通过对换热管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在换热管壁上形成凸起物,或将换热管本身沿轴向加工成波纹状、环形凹槽、螺旋状凹槽,如犁刺管、螺旋槽管、波纹管、横槽管、螺旋扁管等。另一种是改变换热管的支撑结构形式,以减少或消除管外流体流动滞留死区,使换热管的传热表面得到充分利用。常见的支撑结构有弓形折流板、整圆形折流板、网状折流板、折流杆支撑、空心环支撑和管子自支撑等。对管外相变传热的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的热量传递是潜热,显热的热量传递很少,设置折流板主要是增加无相流体的流速,扰乱传热边界层,冷凝器的折流板设置不像无相变传热时那么重要,但合理设置管束支撑物对提高蒸汽冷凝前的显热传热还是有益的。
3.3.3 管内强化传热
强化传热应根据流体的流动状态 同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当流体做层流运动(Re<2000)时,流体沿相互平行的流线分层流动,垂直与流动方向上的热量传递只能依靠流体内部的热传导进行,换热强度较低,对于强化层流换热,应以改变流体流动状态为主要目的,如在管内插入扰流物,使流体变为湍流。当流体做湍流运动(Re>4000)时,流体的传热方式有两种:在换热管壁面附近的流体做层流运动,其热量传递方式主要为热传导;换热管中心区为湍流运动,其传热方式除热传导以外主要依靠流体的混合运动,所以流体湍流运动时的主要热阻在换热管壁面附近的层流区,其强化传热方式应以消除或减薄层流层的厚度为主要目的。卧式氨冷凝器管内冷却水都是做湍流运动,可见要强化其管内冷却水传热,主要从消除或减薄冷却水的层流厚度来考虑,如螺旋槽管、波纹管、横纹管、螺旋扁管对消除或减薄层流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消除了层流区,流体对管壁的冲刷使管内流体的污垢不易沉积,减少了污垢热阻 高效节能换热器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799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