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绩效评价理论平衡计分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06-26 09:40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关于绩效评价理论研究企业绩效评价在西方工业革命开始萌芽,100多年来一直不断演变,如今已经形成相对清晰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较有影响力的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

国外关于绩效评价理论研究企业绩效评价在西方工业革命开始萌芽,100多年来一直不断演变,如今已经形成相对清晰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较有影响力的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T.L .Saaty,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可以帮助使用者将复杂问题进行系统化,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几个同层更加细分的问题,并且每个被细分出来的元素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权重最终影响结果。另外,层次评价法对于数据信息要求比较少,因为评价过程中都是专家或是经营者根据经验思考做出来的评价值。这也导致该方法会面临在采用德尔菲法之后,专家评分不一致的状况。在操作上,若细分的指标过多,极大增加两两比较的工作量,而且操作中也会遇到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或是逻辑上传递的情况,导致重复计算,加高该指标权重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层次分析法首次使得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成为可能。美国运筹学家 A.Charnes 等人(1978),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以凸分析和数学规划为工具开创DEA模型—2R模型,即数据包C络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目标多决策的情况,并且无需输入权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但是这种方法计算比较复杂,对于异常值处理十分敏感。另外,美国自动控制专家 L.A.Zadeh(1965)提出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模糊合成的原理,并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法,起初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但是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在日本得到极大发展,使得西方重新重视这套理论的应用,现今是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该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数学‘唯一解’的局限,根据不同可能性得出不同结论。但是它也面临着隶属函数难以确定,多个指标信息重复的问题。卡普兰和诺顿(1992)共同创立平衡计分卡法(BSC),打破了传统行业只重视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并加入业务流程,顾客,学习与成长三个非财务评价体系,将绩效评价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但是平衡计分卡也面临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51655
2 平衡计分卡理论
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David Norton共同提出的。他的设计初衷是在于让企业摆脱单一的财务指标追求,而更加着眼于让企业成功的其他因素,并且让企业战略可以被细分为各个业务单元的具体指标,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既重视非财务指标,又兼顾财务指标;既重视企业长期目标,又兼顾企业短期目标;既重视企业内部发展动因,也兼顾外部市场的变化。同时,平衡计分卡又不限制企业仅采取四个维度去衡量企业,建议企业可以添加与之战略成功息息相关的因素论文网,确保衡量的全面性,但多数企业的成功因素都可以被分解为以下四个维度,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经典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结构如下:
平衡计分卡逻辑关系图
刘运国、陈国菲(2007)结合BSC与EVA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了在国有企业中的运用。
秦杨勇(2009)在《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中讨论了将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和利益相关者等理论的融合,提出了整合多种绩效管理工具的战略绩效管理方案。
岳金燕和金水英(2011)认为运用平衡计分卡对企业进行评价时,要与企业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实践过程中要与其他成熟的管理评价方法相结合,设立的指标之间要相互平衡。但他们仅仅设立指标,没有提出后续的权重计算方法。
刘森林(2015)以当当网为例,对其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层层分解
企业战略目标,给出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图,并计算权重给出意见。但是,由于平衡计分卡所需信息有许多属于公司高级机密,不易获得,而刘森林使用大量代替指标使得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有所降低。 绩效评价理论平衡计分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5536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