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3)

时间:2020-05-07 20:42来源:毕业论文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以沈丘县中英文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出60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58份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以沈丘县中英文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出60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58份后,共回收有用问卷542份,回收率为90%。男生251人,女生291人,一年级99人男生45人,二年级104人男生47人,三年级112人男生50人,四年级108人男生53人,五年级119人男生56人。年龄范围在6到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52岁,标准差为1.09。

对被试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呈现于表1中。

表1 人口统计学变量统计

人口统计学变量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251 46.3

291 53.7

民族 汉族 522 96.3

少数民族 20 3.70

居住地 农村 205 37.8

城市 337 62.2

是否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 438 80.8

非独生子女 104 19.2

年级 一年级 99 18.3

二年级 104 19.2

三年级 112 20.7

四年级 108 19.9

五年级 119 22.0

1.2研究工具

1.2.1.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

采用岳东梅于1993年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在原量表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删除了原本问卷中的“偏爱被试”这一维度及其对应的项目。被试通过回忆的方法分别对父亲和母亲对本身的教养方式,这其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分为5个因子,分别为感情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的教养方法分为4个因子,分别为情绪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法,从1到4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2.2.儿童攻击性问卷

《儿童攻击性问卷》采用由潘琦敏于2005年编制《儿童攻击性问卷》。该问题共有65道题,分为冲击性行为,攻击性认知和攻击性情感这三个分量表。这其中冲击性行为又分为口头攻击、身体攻击和自我发泄三个维度;攻击性认知分为敌对、恶意、报复心态三个维度;攻击性情绪分为易怒、冲动、缺乏自我控制三个维度。该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攻击性越强。经检测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研究过程与统计分析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可能无法对题目含义进行合理理解,所以对主试进行集体培训,之后由施测人员统一发放问卷并进行指导填写。采用spss16.0进行录入数据并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11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