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2)

时间:2019-11-28 20:32来源:毕业论文
(四)公共参与上,携手共进7 参考 文献 9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和新一轮课改启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相处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

(四)公共参与上,携手共进7

参考文献9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和新一轮课改启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相处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决定教育效果的提升,便是精神因素即人的因素。”[ ]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例如课堂教学存在单纯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人的发展的现象,从而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师生之间沟通缺失,教师难以从教学中获得幸福感与成就感,降低了教学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加深了职业的倦怠感。种种现象表明传统师生观已不再适用于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研究视角,从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切入,不仅仅为了探索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建构,也是为了推进新形势下共生共长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有甚者为了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反思批判目前教育学界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令人满意且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目标。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人的本质,不是抽象所固有的,在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其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彼此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往,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着教育的最终成效。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师生关系”内涵的界定并不唯一,《教育学基础》则定义为,“它是一种教学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育任务,通过直接、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特殊社会关系。”[ ]《教育心理学》也曾指出,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对话与交往而不断形成的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教育教学和人际交往中不断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它不仅包括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发生的教学关系,还包括以知、情、意、行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以及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社会关系。

(二)共生共长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反映了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际关系,不同社会时期所展现师生关系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成为主导思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民主平等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进入21世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突破以往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形成主体间性的新模式。而本文所探讨的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师生关系,符合核心素养目标导向的共生共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共生共长中,“生”就是“生成”,即发觉、体会、创建,“长”就是“成长”,即提升、进步、实现。共生强调的是师生观念上的一致性,而共长则注重教学双方中教师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共生是路径,共长是目标,有生才有长。共生共长的师生关系则是基于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充分对话的背景下而形成的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学生能从教师身上汲取知识,教师还能从学生那里学习原先不熟悉的事物或深化原有但不清晰的认知。

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起和谐融洽、共生相长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目标从“三维并举”到“三位一体”的整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概念的教育,指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不断探究实践生活与理论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素质基础。对此新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师生关系,更应具备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共生共长的特征。这不仅契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增强师生的民主、平等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425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