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走向學前教育均衡发展【3778字】

时间:2023-05-07 21:40来源:毕业论文
走向學前教育均衡发展【3778字】

走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273-02

Abs


走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273-02

Abstract:Thepreschooleducationisthefoundationstageofnationaleducations论文网ystem,thebalanceddevelopmentofpreschooleducationistheimportantbaseofrealizingeducationalequityandsocialjustice,promotingsocialstabilityandimplementingstrategyofreinvigoratingChinathroughhumanresource。Atpresent,thedevelopmentofpreschooleducationinChinafacewithmanydifficulties,suchasinsufficientsupplyofeducationalresources,structuralimbalanceofeducationalresourcesallocation,Itexacerbatetheunbalanceddevelopmentofpreschooleducation。So,theeducationpolicydesignthatfollowstheprinciplesofequality,compensation,integrityisaneffectivewaytoachievebalanceddevelopmentofpreschooleducation。

Keyword:PreschoolEducation;EducationEquity;BalancedDevelopment

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主要调节手段和重要举措,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是人们对教育发展的理想化期望,也是促进国家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奠基阶段,它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起点,其均衡发展是实现整个教育与社会公平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

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支撑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公平即受教育者的地位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和享有的教育资源平等,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体现,对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具有基础性作用。

教育均衡发展是以教育公平为基础提出的教育发展思路和政策,是公共教育体制经历功能性失调后的重新架构,其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核心和基础,它作为衡量社会公平的尺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学前教育的公平也逐渐被视为教育公平和人生公平的起点。[1]离开学前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因此,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成为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是城乡间。区域间发展相当不均衡的国家。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必然带来了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发展的不均衡。非均衡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在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资源配置上都倾向于发达地区,使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陷于困境。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正。这主要体现在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入园机会。教育质量。入学准备等方面受到低质的学前教育,甚至有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有受到学前教育的机会。在教育上面临的劣势,必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状态。生存质量。社会身份造成不利的影响。在长期的积累和循环中,弱势群体逐渐被边缘化,这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主导制度产生不满,从而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

教育作为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就是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切实解决教育资源区域间。城乡间分配的不均衡,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的发展,办好每一所幼儿园,使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这是实现百姓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人才强国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家发展的基础是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生产的持续性,而教育在这两方面均起着基础性作用。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教育发展的提高会直接导致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反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克莱因?索迪安教授在教育及其道德责任:和而不同的世界报告中强调,教育具有生产性,国家应该把人作为人力资源,并呼吁各国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来扩大教育机会,培养更多的生产者,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2]学前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科学的幼儿教育不仅为幼儿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而且有利于在处境不利的人群中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因而这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实力最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更能顺利地入学,同时也会减少过早辍学的可能性,而学前教育发展不足或缺乏则可能严重影响儿童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3]今后国家间科技。教育竞争的起点,既不是高等教育,也不是初等教育,而是幼儿教育。因此,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到平等。优质的学前教育,是人才强国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境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这主要表现为幼教资源供给不足与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

(一)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与教育需求的矛盾

学前教育供求关系十分紧张,近年来出现入园难“。入园贵“等现象,学前教育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特别是学前教育经费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学前教育的发展实际上面临着短缺教育“的事实。幼教资源供给短缺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表现在量上,即基本教育机会的资源供给短缺;另一方面表现在质上,即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机会的资源供给短缺。幼教资源的供给短缺和教育需求的普遍性。迫切性的矛盾加剧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

(二)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矛盾

目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教育发展失衡的直接原因。从幼教资源配置方面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园与普通园。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存在着明显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流向部分幼儿园,造成园所间在师资水平。办园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学前教育政策设计中的城市取向“。公办取向“,直接促使幼教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持续性的结构失衡,进而加深学前教育的非均衡性发展。

(三)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矛盾

20世纪90年代后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提出,使教育公平服从于教育效率和经济效率的需求。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导向下,为迅速提升窗口形象“,提高政绩,各地方政府纷纷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公办优质幼儿园中,甚至许多地方政府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化成了效率优先。不顾公平“,崇尚经济至上主义,盲目追求数量的逐年攀升。[4]盲目地追求教育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局部效率的提高,导致教育资源分配向部分地区和部分幼儿园倾斜,使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呈现出两极分化,这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教育不公平的后果都是由弱势阶层来承担,他们成了社会进步的牺牲品。对教育来说,没有公平的效率是不道德的,没有效率的公平是低水平的。[4]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当前,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也出现了新的分化趋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所有这些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得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陷入困境。

三。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平等是公正在教育政策中的一种话语方式,在教育语境下,平等具有三个层次:其一,绝对平等或完全平等;其二,比例平等或部分平等或差异平等;其三,补偿平等。[5]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现实来看,平等原则集中体现在入园机会平等和教育资源分配平等方面。在入园机会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逐步缩小甚至消除各园所之间的差异,确保每个儿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机会不仅是指教育起点即入园机会的平等,还应包括教育过程中所享有的教育资源平等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幼儿园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质量平等,是保障儿童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的重要前提。因此,贯彻入园机会平等原则和园所间教育资源分配平等原则,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二)补偿原则

补偿原则是由美国学者科尔曼提出的消解教育差异的原则,其核心问题是对生来基因不良,或者处于恶劣环境中的人进行补偿。如果说平等原则的目的在于给所有儿童以同等的对待,那么补偿原则的目的则重在给不同儿童以不同对待。在学前教育领域中,补偿原则主要是指国家要给处在各种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以额外的教育补偿和关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因此,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注重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积极补偿作用,是未来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6]通过教育系统对受教育者因出身。健康状况。社会地位。文化背景。财富等因素所造成的差异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这是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整体原则

整体性是系统的重要特征,强调整体功能效应。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注重数量的均衡,更应追求质量的均衡。在学前教育领域,整体原则主要是指要统观全局,注重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提高,而不是只看局部发展,只注重形象工程“。虽然形象工程“能起到窗口和示范的作用,但并不能代表整个地区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于每个地区来说,要遵循整体原则,有效推进本地区学前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当前,最需要关注和最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7]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教育政策的制定。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等要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以至消除不断扩大的教育差距,提升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而有效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任何一个忽视幼儿教育的社会也是一个忽视未来的社会,他们必将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8]走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促进社会融合的必然要求,更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美好愿望。

走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走向學前教育均衡发展【377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53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