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中小學立体拓展課程体系的开发标准初探【3611字】

时间:2023-04-08 07:33来源:毕业论文
中小學立体拓展課程体系的开发标准初探【3611字】

中小学立体拓展课程体系的开发标准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到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这是当今全


中小学立体拓展课程体系的开发标准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到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这是当今全球性课程改革的趋势。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这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预测,调整培养目标,设置相应课程。论文网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它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改变追求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改变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作为私立学校,我校在教育教学上有更多的创新空间。从建校之初我校就提出了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并确定了端庄礼让。乐学有才。知恩报国“的育人目标。实现乐学有才“的目标须以课程为支撑。所以,校长在其五年规划中,提出了要创建多维一体的综合课程的构想,并将其命名为湘郡未来课程“。这是涵盖国家。地方和学校拓展课程在内的学校整体课程设置,旨在凸显学校特有的文化和品质。

二。指导思想

1。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是为学生乐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具有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要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怎样开发拓展课程

1。拓展课程的目标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科学设计拓展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自行选择能够使其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的课程,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2)推动教师专业提升。拓展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真正行使好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引导并激发教师通过成长反思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理念,改变教师传统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培养教师主动研究课程。解释课程。整合开发课程的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促进学校特色创建。深入解读学校乐学有才“育人目标的内涵和外延,针对本校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星沙周边乃至长沙的发展需求进行拓展课程开发,以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推出优势拓展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2。拓展课程开发的原则

(1)导向性。拓展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的准则与导向,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参照,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关系,保证三类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

(2)互补性。拓展课程开发要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计划。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使学生在国家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3)开放性。拓展课程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发掘与整合。拓展课程的开发要联系课堂内外,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从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立体的综合课程。

(4)独创性。拓展课程开发必须紧密结合社区与学校实际,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突出学校特色,以满足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的差异性,体现拓展课程的独特性;拓展课程开发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具有开发价值的素材,提炼出课程开发主题,以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

(5)民主性。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拓展课程开发的主体和受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凸显教学相长的基本规律,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拓展课程开发的质量。

(6)延续性。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依托学校九年一贯的优势,为我校学生的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

(7)小众性。不推荐大班额建制,而实行小班化“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打造适合的学习内容,提供适合的学习策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3。拓展课程开发的内容

(1)生命教育系列。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素养,挖掘潜能,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学习潜能。传统中医。生存教育。成才励志教育。注意力和记忆力训练等。

(2)人文素养系列。学生通过学习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中西方美学。中国文化。文学欣赏。戏曲欣赏。演讲与辩论等。

(3)学科拓展系列。提升和拓展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满足部分学生对学科知识和能力的高端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学科竞争力,进而提升学校竞争力。

(4)科学素养系列。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自然地理。地方自然状况。

(5)生活艺术系列。强化学生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操作要领,培养积极向上。知趣高雅的爱好和特长。内容包括乐器。声乐。舞蹈。摄影。书法。烹饪。刺绣。编织。剪纸等。

(6)身心健康系列。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内容包括球类。棋类。武术。太极拳。跆拳道。健康保健。生理卫生。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等。

4。拓展课程开发的方式

(1)选用。教师从国家。地方或其他学校的拓展课程资源中选择能体现我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直接选为教材。

(2)改编。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能力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进行重组,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根据我校课程开发的特点,可以分为改编。整合和补充三种形式。

第一,课程改编。对已有课程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课程。它也包括引进国外课程并进行本土化改造。课程改编一般涉及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修订。

第二,课程整合。按照某个主题将两门或多门学科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课程。这样可以弥补以分科为主开发的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能为拓展课程引进最新的主题元素。

第三,课程补充。针对原有常规课程的不足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拓展课程。课程补充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也可以是对原有拓展课程的补充;可以是矫正性的,也可以是补充性的或者延展性的。

(3)自编。教师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即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开发符合乐学有才“办学思想的新的拓展课程。下面是我们拓展课程的几种转化途径:

第一,教科研成果,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基础,把有特色的课题作为拓展课程开发。如语文读写结合教研成果丰硕,可直接转化为精品作文。

第二,地域资源,开设地方文化课,如湖湘文化精髓。

第三,教师的经验特长。

第四,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我校作为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的分支,结合长郡中学的传统与优势和自身品牌形象建设,凸显学校特色和办学成果。

第五,选修活动课,充分借鉴学校开设选修课与活动课的经验,在选修课与活动课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化改革,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课程。如初中部的社团活动与拓展课程的结合。

第六,校园活动,多彩的校园活动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外语文化节等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将学校开展的校园活动进行系列化开发与目标化整理,就能顺利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课程。

中小学立体拓展课程体系的开发标准初探

中小學立体拓展課程体系的开发标准初探【361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78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