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解放区语文教育现象研究【2241字】

时间:2023-04-22 22:58来源:毕业论文
解放区语文教育现象研究【2241字】

解放区语文教育现象研究

一。解放区语文教育的历史背景

1。解放区教育的时空范畴。在长期的民主主义GM斗争中,中国党领导人民在创建GM政


解放区语文教育现象研究

一。解放区语文教育的历史背景

1。解放区教育的时空范畴。在长期的民主主义GM斗争中,中国党领导人民在创建GM政权的同时,又创建了真正属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即:解放区教育。――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光辉的篇章。

2。解放区的语文教育。GM论文网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语文教育,同整个教育事业一样,也是在中国党制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指引下,通过对旧的教育体制。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重大的改革,在战火中诞生。成长。壮大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二。解放区语文教育现象大搜索

1。艰难的教学环境

(1)抗战背景下的教育。政治斗争的胜利,决定教育斗争的胜利,同时教育斗争的胜利,也推动了政治斗争的胜利,并且巩固政治斗争胜利的成果。一切政治斗争都表现在教育上。抗战以来,是一部政治斗争史,也是一部教育斗争史。

(2)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条件差

①缺乏稳定的教学环境。

②教学设施简陋。

(3)全民文化功底薄弱。教学起点低。根据地和解放区是文化比较落后的区域,据一般的估计,文盲占总人数的90百分号以上。

2。特殊的师资力量。国民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解放区的文盲比例很重,教学的起点很低,因此,文化教育工作是从扫盲“开始的。

(1)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实行小先生制“。

(2)教师身兼数职。密切联系群众。

3。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教材

(1)苏区识字教材善于吸收古代传统。在苏区学校禁止用基督教书籍,禁止用国民党的文化书籍,禁止用四书五经等作教材,坚决反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伦理纲常等孔孟学说及一切复古思想。编制教材的原则是:与当前斗争。群众实际生活。

(2)边区教材具有政治性。时事性。教材内容结合边区实际,边区实际首先体现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政治的政策方面,它集中反映群众的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因此,在教材中宣传党的政策就是联系实际,而且是最重要的实际。

(3)教材内容结合学习对象的实际。1940年辛安亭编边区民众读书(抗日三字经。实用四言常识。新五言杂志。民众应用文)冬学识字课本,用三字经四言杂志。五言杂志等形式。

(4)教材体裁的丰富性。除教育厅编印的课本外,教员还根据当地情况及学生程度随时编选补充,如:春联。农谚。歌词等,从群众当前需要的知识出发,识字进度就快。有的民办小学,让群众口编,教员记录整理,再交给群众,就是很生动实际的教材。

5。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苏维埃的教育,必须采取启发式,要充分发展儿童自动的能力和创造性,用实物显示。必须完全用诱导劝告和帮助的方法,绝对禁止强迫威吓,甚至敲打的手段,必须从具体进行到抽象的。

(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老解放区坚持教学的方法:①在战斗频繁。斗争紧张的地区,学生人数多了容易暴露,就采用分散。。流动教学的方法。②在敌伪据点较少,空隙较大的地区,就采用集中的游击教学。分组管理的方法。③在斗争既不过分紧张,又不稳定的地区,采用既分散又集中的方法。④还有流动半日二部教学,分组全日轮回教学等方法。

(3)读写结合。学用一致的教学方法。旧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是读与写,学与用未能很好的结合起来。从当时客观形势的要求出发,为了迅速培养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语文教学工作就必须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语文水平,特别是写作水平很快的提高起来。

三。解放区语文教育的传承。发展

1。解放区语文教育的缺陷。不足。一定的教育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任何时期的教育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时代局限。

(1)事先计划性不够,从报纸。书刊或旧课本中选来的一些教材往往显得系统性很差。

(2)配合中心运动选教的文章,大都是理论性的,因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

(3)只顾到成人儿童的普及教育,而忽视了成人儿童的继续教育。

2。现代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传承

(1)解放区语文教育的成果。从现在的观点看起来,解放区的教育成绩是肯定的。单从国文,国语教育来看,在教材的建设上成绩是很突出的。例如,在苏区时期,在中央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文件中,对小学教育和工农业余教育的国语教学编写方针。原则和方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教学条件虽然很差,教学起点也很低,但是,由于有着明确的教学目地。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进步的教育内容,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自然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需要。而国语,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显得格外活跃,成绩也就更大一些,甚至可以说形成了一整套的国语。国语教学方法体系。

(2)解放区的语文教育工具性“传承。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中学国文’“。小学国语“一律改称为语文“,次年,由中央人民政府编辑全国通用教材。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最初的定名做过这样的解释: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句话,几乎成了理解现代语文教育的原核概念。练习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本旨,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这种为人生“的实用工具。

解放区语文在夹缝中不屈不挠的成长壮大,其本身所展示的GM斗争精神正是那个战火纷飞时代的精神。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当今时代,语文教育承载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又要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实现古今结合。中西结合的构想。但不管怎样的融合,解放区语文教育的GM斗争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语文的工具性“价值,永远是现代语文教育应该继承和发展的基础。

解放区语文教育现象研究

解放区语文教育现象研究【224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170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