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背景的高校音乐教學改革探究【1686字】

时间:2023-02-11 08:56来源:毕业论文
素质教育背景的高校音乐教學改革探究【1686字】

素质教育背景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85-01


素质教育背景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85-01

一。素质教育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对于音乐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上,一部优秀的论文网音乐作品往往通过理想主义的形式表达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以及人物或环境的形象,领悟力差的学生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精髓。而素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作品。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得到更加自由的发挥。音乐是听觉上的享受,通过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乐器等元素的不同组合与变化营造出富有生命力的氛围。这就对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素质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过去死板的教育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来提高音乐创造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道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良好的音乐素质教育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音乐本身也能够成为一种极具美感的沟通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令学生在精神上更加平和健康。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落后。由于的教育理念和体制问题,音乐教育的实际发展时间较短,并不能与的素质教育要求紧密结合。很多高校仍然坚持着欣赏――模仿――实践“的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缺乏科学创新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中依然持有传授知识的目的,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因材施教思想的落实,这样的教育理念很难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潜在音乐才能。

(二)教学方法单一。高校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缺乏创新,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很多高校并没有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生进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音乐创作,仍然采取课堂授课。课后练习。当堂演奏的传统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音乐教育往往采取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要领之后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加之高校的自主性较强,师生之间难以建立亲密联系,导致了教学上的疏松。

(三)活动组织不足。音乐教育的本质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实践活动。然而,多数相关高校并没有对活动“的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将其引入教学当中。活动组织不足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薄弱,单调的授课内容大大缩减了举办优质活动的空间。大部分高校都将音乐教学的地点局限于学校内部,缺乏校外活动的组织,减少了学生开拓视野。实际历练的机会。

三。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改革的思路

(一)明确教育目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育目的和理念。首先,要明确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课堂的主体应该转变为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完成教育理念的升级。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挖掘自身兴趣,发挥自身特长,提高音乐创造力。另外,需要及时把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素质,时刻明确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而非音乐表演工具。

(二)改善教育方法。改善教学方法是推进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教育方法的改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探索与学习。同时,音乐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利用当今时代的多媒体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繁琐的学习过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midi等音乐制作软件,帮助学生创作和编辑自己的原创作品,并且可以互相分享,促进互相学习。

(三)加强教育合作。一方面,学校方面应该通过向政府申请或是吸引社会赞助等合作互惠的方式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以确保学生在校内得到丰富的活动实践保障和平台。另一方面,各高校和院系之间也应该加强联系,积极组织讲座。交流。演奏会等,丰富学生活动,促进共同进步。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应促进多方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音乐人才发展的道路,提升的整体音乐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背景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的高校音乐教學改革探究【168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59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