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探究与思考【2320字】

时间:2023-02-10 13:09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探究与思考【2320字】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探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88-01

近年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探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88-0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扶贫工作,中央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措施和举措,脱贫攻坚全面迈向小康社会步入决胜阶段。高校资助作为国家脱贫攻坚任务论文网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要顺应国家扶贫服务理念的要求,除了加大以往的资助规模。经费投入的工作手段外,还要向资助质量提升。强调资助育人效果的方向努力。

一。高校资助体系现状分析

2007年至今,高校资助体系已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立体化资助体系,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资助项目: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费补偿。求职补贴等;2。学校资助项目: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临时性补贴等;3。社会单位及个人捐赠: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设立的奖学金等;4。国家助学贷款:主要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和高校助学贷款。

近年来,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强度。资助范围。财政投入逐步加大,学校和社会也多方面关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完成学业。

在肯定高校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外,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现有的高校资助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资助工作在理念层次和具体操作上都有脱离实际现象,高校资助体系还需进一步转变。健全。完善。

二。高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经济困难认定缺乏科学性

有效开展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这也是高校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和有效保障。目前,高校的认定主要是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或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查表来进行判断,或通过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日常生活来进行观察确定,个别高校甚至通过公开演讲比穷“的形式产生贫困学生“。这种不科学的认定办法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规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评价机制。

2。资助资源分配不合理

现高校资助资源统一由学校资助中心将名额分配至各层次,在调查和考虑专业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上不深入。不精准,导致某些需要受资助学生多的得不到相应资助资源,出现应受助学生得不到资助和不困难“学生得到资助现象,违背了公正公平原则。

3。缺乏资助资金后期管理的监管监督

现有资助体系,重视资助工作的贫困生认定和资助资金的发放,而忽略了资助资金发放后的监管监督。部分受助学生对于国家资助心安理得,在对资助资金的使用上随意性强,用于请客吃饭。购买高档产品甚至互相攀比。

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后期管理上,现有资助体系同样缺乏相应的监管监督,只是简单的进行诚信教育,导致贷款学生忽?贷款还款的重要性,出现不按时还款甚至恶意欠款现象。这不仅使学生本人征信系统产生污点,还对国家和高校的贷款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4。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

现有资助体系往往为了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重视物质上的支持与帮扶,在精神鼓励上有所忽视,没有很好鼓励。引导受资助学生,缺乏有效实际的感恩和励志教育,部分受助学生产生不感恩心理,甚至出现依赖情绪,缺乏艰苦朴素的精神,这没有发挥资助体系的抒困育人的精神。

三。高校资助体系问题的对策

1。改变高校资助理念

现在高校资助工作部门大多隶属于学生工作部(处),其管理体制泛行政化,资助中心常困于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安排,与受资助学生实际脱节,存在行政干预或影响学生受资助权的行为。

高校资助工作部门要从管理型机构“向服务型机构“转变,淡化行政管理色彩,凸显其服务功能,成立专业化的咨询。指导。服务中心,结合经济困难学生个性特点开展专业化的服务支持。这些转变彻底要求否定了以自我为本位的理念,实现以服务对象为主体,在价值取向上以对象为本位的转变,是高校资助理念的转型。

高校资助工作要求高校资助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传统学生资助工作中资助管理部门集权化管理状态,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努力为经济困难学生创造健康。宽松。进取的学习环境。

2。贫困认定制度化。精准化

首先,高校学生资助部门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贫困学生评定评测指标体系,该指标的制定要充分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联系,同时广泛的征求学生意见,包含如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在校消费记录。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指标,并且根据实行状况及时进行补充。修改。在贫困学生评定评测指标体系的指导下,贫困认定通过班级。(系部)。学校的三级评定和复核,通过量化评测,能够较为准确和科学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经济学生的认定。

其次,利用多种手段,尤其是凭借大数据分析辅助贫困生认定工作,将以往工作方式由粗放的漫灌“变为精准的滴灌“。资助工作部门可以和学校学籍。后勤。教务。学工等部门结合。在学生入学前对学生高中档案进行筛查,在高中或以前得到过资助的学生作为关注对象。对学生入学后1-2个月的校园卡日常消费记录进行挖掘分析,低于平均消费额度的学生建立预警机制,进一步关注。各主动了解统计建档立卡。低保。孤残等情况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起贫困生档案,精准贫困认定工作。

3。加强资助工作的育人和引导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除了要解决贫困学生物质生活问题外,还需要加强资助育人功能:通过诚信教育,普及个人征信系统知识,提高贫困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规范;加强感恩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励志教育,鼓励贫困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在工作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能力;重视心理教育,部分贫困生因为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心理压力,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异常问题,高校要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问题,利用心理咨询中心和辅导员,给贫困生建立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探究与思考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探究与思考【232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1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