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BOT模式在中国高校后勤设施管理中应用研究(4)

时间:2021-12-22 20:51来源:毕业论文
[8] 王河江,巫丽君,何晓柯。公共事业管理多元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4,27(5):108-113。 [9] 陈曦。公共事业管理理

[8] 王河江,巫丽君,何晓柯。公共事业管理多元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4,27(5):108-113。

[9]   陈曦。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144。

第 4  页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发展经济学被公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而斯密定 理则是发展经济学的主体[10]。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

他是这样认为的:一个国家能够累积国民财富,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生产 率得以提高是人们进行专业分工而导致的[11]。斯密通过“扣针”生产为例,充分阐述了生产 效率与专业化分工之间的关系。扣针很小,看似很简单,但是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年代, 一个劳动者,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又不懂得如何操作生产扣针的专业器械,那么, 即使他一直尽心尽力地劳作,也有可能一日也无法制造出一颗扣针来。然而,当生产流程被 分解为 18 道工序之后,情况就会得到改变。对于一个只雇佣了十几名工人的小工厂来说,每 个人只需承担其中的两三道工序,虽说设备可能相对简陋,但经过他们的努力工作,每个人 每天可生产数量高达 4800 枚的扣针。如果这些工人仍然坚持独立工作,拒绝专业分工操作, 那些他们可能一天一枚针都无法做成,更别说,能够完成这么多的扣针了。

斯密定理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现在依然有些现代经济学家将它使用在 对现代经济问题的研究上。在当时,对斯密定理的典型运用的案例便是 20 世纪初福特建立了 流水线生产模式,将专业分工应用到汽车领域,大幅度提升了汽车的生产效率,满足了当时 社会对汽车的强烈需求。这强有力的说明了专业化分工理论与斯密定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了专业化分工理论的存在,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高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高校固有的管 理模式是有缺陷的,继续采用只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一个学生公寓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 资金、土地、建设、后勤管理等,高校并不是每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专业的事,这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BOT 模式的应用就是将一个项目分摊给多个参与方, 由专业的人来负责专门的部分,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论文网

1。4。3新公共管理理论

西方发达资本zhuyi国家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便开始进行政府改革,这场市场化改革是新 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公共管理作为新型的管理模式,是在企业管理理论和现代 经济学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包括下面几点基本内容:第一,以顾客为导向,坚持 顾客至上。在这一个思想中,公民被当做“顾客”,有权享受服务,而服务的提供者是政府[12]。 为了确保顾客感到满意,则要求政府要以顾客需求为准则,尊重顾客意向,坚持为顾客服务。 政府把提供优质的公品、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作为政府活动的首要任务,这同时也在要求 政府要结合公民的需求来不断改善、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政府被当做“企业家”,而公民是

[10]    王成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论需求与实际需求的失衡及缓解[J]。辽宁教育研究,2008:68-70。

[11]    陈琳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理论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2014,(6):240,242。

[12]    王丽霞。“全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3):126-127。 BOT模式在中国高校后勤设施管理中应用研究(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69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