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2)

时间:2020-02-29 10:26来源:毕业论文
二、相关研究综述 ㈠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王春光于 2001 年提出,之后,逐渐被其他学者引用,学术界也开始对此问题初步展开


二、相关研究综述
㈠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王春光于 2001 年提出,之后,逐渐被其他学者引用,学术界也开始对此问题初步展开研究。中华总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指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并在具备劳动能力后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农村户籍劳动力[1]。之所以称他们为新生代农民工,一是因为他们出生、成长及工作都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着新的群体特征;二是按照现有户籍制度他们仍然是持有农业户口但工作在城镇的产业工人。
㈡ 和谐劳动关系的界定
目前对和谐劳动关系内涵的界定还没有统一定论,全国总工会将和谐劳动关系评定为八方面:1、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劳动用工规范,内容合理、公平;2、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3、保障员工的劳动经济权益;4、完善厂务公开和职代会,保障职工进行民主管理;5、维护精神文化权益,包括教育培训、个人发展、业余休闲活动;6、劳动争议解决;7、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以及未成年合法权益保护;8、工会组织建设[2]。胡照妹(2014)认为,所谓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指的是处在企业的组织状态下,劳资双方之间建立的合法协调、有序参与、诚信和睦、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劳动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而又相处融洽的劳动关系[3]。杨继昭(2014)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价值诉求应当包括劳资双方的权利地位平等,有效畅通的沟通,劳动关系稳定,劳动者意志自由以及职业能力得以发展 [4]。闫新燕(2014)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特点为:以法律为基础,建立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之上,需要劳资双方协调得来的,是救助型、民主型的[5]。
㈢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的现状
冯海芳(2011)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得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现状:新生代农民工在生理需求上、安全需求上、尊重需求上、社交需求上和自我实现需求上得不到满足,由此导致了劳动关系不平等、不安全、不稳定的矛盾[6]。侯聪美(2014)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存有的问题:劳动报酬权受到损害,休息休假权受到损害,劳动安全权得不到保障,职业培训权得不到保障[7]。夏静雷、张娟(2014)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就业方面受到歧视与不平等对待,劳动合同签订比例低,劳动报酬缺乏保障,劳动报酬偏低、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克扣工资与恶意拖欠问题严重,休息休假权缺乏保障,劳动安全与卫生保护问题突出[8]。
㈣ 新生代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冯海芳(2013)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通过创建员工与企业共享式发展的劳动关系、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平等稳定的劳动关系,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层次需求。郑英隆(2013)等人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提出通过建立劳动合约来调节劳动关系。通过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约关系,农民工之间的劳动合约竞争关系,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竞争关系,以及发挥三方机制及政府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9]。马丽(2013)基于非正式组织视角提出企业应正视新生代农民工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客观存在,通过对非正式组织的人事制度建设,报酬激励制度建设,信息沟通渠道建设,丰富非正式组织的业余文化,通过健康的企业文化来指导非正式组织和谐发展[10]。淦未宇、刘伟(2013)基于社会偏好视角的研究,主张企业应该淡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身份,增强年轻一代农民工的组织认同,避免由于户籍差异导致的福利待遇上的差别,应当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最基本的尊重与信任 [11]。 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4721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