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新課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學信息技术課教學策略【2924字】

时间:2023-07-08 08:43来源:毕业论文
新課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學信息技术課教學策略【2924字】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02

长期以来,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设备较差,学生基础薄弱,学校不重视,领导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论文网视,使信息技术课成了名副其实的副课。实施新课程以来,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不断地改进尝试和探索。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2010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新课程信息技术的远程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看了南京师大附属中学课堂教学视频。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笔者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从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也从根本上认识了信息的内涵。同时认识到要转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看法,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即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素养。

甘肃省选用的是粤教版的信息技术教材,笔者的教学也从模仿开始,并且提出了课堂的口号: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参与,我合作,我成功,我快乐,我们是课堂的主人“。在第一节课怎样引入信息“字眼是个难点,笔者精心准备了案例,设计了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通过充分讨论,对现场实验进行分析,经过教师引导点评,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得出了信息的特征,一节课下来,气氛很热闹,时间也很紧张,笔者忙得不可开交,学生也很感兴趣。通过课后反思,教学模式有了转变,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第二轮上粤教版信息及其特征,笔者对于是热热闹闹地把这节课上下来,还是让学生对信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很矛盾。后者可能没那么生动,学生会接受常规的讲授法。讨论法吗?第一节课不是应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吗?最后,笔者还是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教材内容事先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并让学生列举,如上课的铃声。学校宣传栏张贴的学生上周军训的照片等,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然后引导到信息的概念以及专家的观点。通过生动的演示。深刻的思考。恰当的案例,学生接受认同了,对信息的概念也有了根本性的认识,对信息的特征也掌握得很好。

通过这次授课转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看法,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了生机。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身边的事例为切入点,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思维。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诸多要素自觉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效果凸显。

2利用学习兴趣,寓学习目标于趣味教学中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其教学不能被知识点牵着鼻子走“,更不能在教师的一步步操作中进行。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境下学习,自然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利用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新奇感,因势利导,寓学习目标于趣味教学之中。在教学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内容时,笔者特意让班级值周员共享了近五周的学校值周数据,通过展示数据样表让学生预测未来几周哪一个班可能获得班级优秀流动红旗。笔者要学生明确学校值周主要从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然后指导学生从开始的数据输入。求和。计算平均成绩,到插入图表。分析结果趋势,几节课下来学生一直充满激情,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期望看到自己班级的情况,通过折线图的趋势预测着自己的班级能否获得优秀流动红旗。这个任务驱动,不仅让学生兴趣延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当然,仅有激发兴趣的教学环节是片面的,必须考虑后续自主探究环节和保持兴趣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兴趣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而保持兴趣的目的是让学生连续动“下去。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寓趣味于教学之中,寓目标于趣味之中。

3注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水平差异显著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若无视差异,用同一教材和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显然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课标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学初,笔者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进行摸底,对学生分层,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A层次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B层次学生只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C层次学生未接触过计算机,只知道一些计算机知识。这是教学前对学生第一次分层。然后合理编组,一般是某一层次相邻两边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上机确定固定的座位,各班组建立一帮一“。兵教兵“学习小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层次的动态调整。

制定分层的学习目标,在课前应明确各层次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达到的程度;在教学中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的学习任务。在模块测试中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必做题让所有的学生完成,选做题只让A层次的学生完成。

注重小组互助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是分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特别是在实践活动课中。例如,在电子板报作品制作中,笔者按照4-6人分组,组长从A层次中选出,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和特长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包括资料的收集。素材的加工。作品的规划设计。作品的制作。作品制作好之后组长负责组织作品的调试,小组自评,并上传到教师机。在小组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增加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在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学生要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细心地揣摩。潜心地探讨。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多元化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正确地对待成绩差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安排学科课外活动,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去选做,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期,笔者都安排了计算机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电子板报制作竞赛。多媒体作品竞赛活动,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奖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强调的是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促学手段,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设计了学生模块学习过程记录表,从上课情况,进步级数。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模块测试给予综合评价。比如,C层次的学生都是零起点的学生,只要他们有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进步级数加分。B层次和A层次能完成作品,并能帮助相邻的同伴,应给予他们激励,并在作业完成方面加分。

在课堂内必须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与评价每一位学生,不能只片面强调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应名次,而忽视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容忽视,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探索适合农村中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理念,促使学生热爱信息技术课,进而真正实现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甘肃省秦安县第三中学,甘肃秦安741607)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學信息技术課教學策略【292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78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