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阅读情况及對策研究【2979字】

时间:2023-07-01 21:49来源:毕业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阅读情况及對策研究【2979字】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阅读情况及对策研究

三农“问题事关小康社会的建设,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解决三农“的关键是农民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阅读情况及对策研究

三农“问题事关小康社会的建设,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解决三农“的关键是农民素质的提高,除了正规教育之外,改善农民的阅读环境,提高农民的阅读质量,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论文网重要手段,农村网民数量逐年增长,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创设。改善阅读条件,引导广大农民进行科学有效地阅读,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为了了解农村的阅读情况,有效提高农民的阅读效果,课题组对保定地区农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情况

此次调查时间从2015年8月到9月,调查方式主要为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调查问卷953份,回收率为95百分号。其中有效问卷827份,有效率为86百分号。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文化程度从小学毕业到大学毕业。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阅读意愿强烈,阅读实践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普遍具有较强的阅读意愿,也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可以阅读到更多的图书,但受自身时间。精力和财力的限制,加之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周边社会也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资源,导致他们阅读实践明显不足,闲散时间大多用于看电视。打麻将。串门聊天等,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是上网看新闻。阅读手机报和微信阅读,

(二)农村书屋利用率不高。2012年农家书屋在保定市实现全面覆盖,但农村书屋的知晓利用情况并不理想,30百分号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借阅;50百分号表示知晓,但很少借阅;20百分号表示并不知晓。农村书屋的资源更新。阅读宣传。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书屋真正变成农民的阅读阵地,将改变农民的阅读方式,大大提高农民的阅读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手机成为主要阅读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三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相比2014年增长800万人,农村网民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保定地区农村网络普及也很迅速,而手机的便携性和农民闲散时间的碎片化,以及电脑价格和电脑使用上的时空限制,以及手机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使得手机上网更具优势,加之农村书店及书店图书资料的缺乏,纸质图书价格昂贵等因素,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终端设备,成为农民阅读的主要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呈萎缩趋势。

(四)网络阅读娱乐化为主。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农村居民网络使用的主要功能还是娱乐,手机阅读群体中有近六成(59。0百分号)通过手机听音乐“,51。8百分号进行手机QQ。微信等“交流活动,6。2百分号通过手机发送微博或微信“。进一步分析这一群体通过手机进行的与阅读相关的行为时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阅读手机报“,占到55。3百分号;其次是阅读手机小说“,占到43。1百分号,再次是用手机浏览网页“排第三位,占到28。1百分号,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信息“的占到10。5百分号。对手机小说偏好类型依次为武侠类排第一位,言情类排在第二位。

三。建议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三农“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得到很大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显得更加紧迫,随着手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终端――无线电视。手机。电脑等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一)加强书屋建设。随着农村书屋的建设,农民的阅读条件有一定改善,但农村书屋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农村书屋还不能遍地开花,没有实现一村一屋,书籍数量较少,种类不够丰富,开放时间不足,设施不够健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阅读积极性,农村书屋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政府和公益组织应该加大农村书屋的建设和宣传力度,让农村书屋应有尽有,建立健全农村书屋管理制度,增加借阅时间,增添现代化设备,创建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图书种类,及时添购新书,举办图书阅读知识竞赛等,让农村书屋真正发挥阅读阵地作用。

(二)加强县级图书馆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县级图书馆是最贴近农民,最了解农民需求,同时也是最便于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限于地方财政,的县级图书馆一直处于饥渴状态,没有足够的阅读资源和阅读场地来满足基层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政府对文化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县级图书馆要乘着改革的东风,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引进新技术,采购新资源,丰富人们的阅读途径,为基层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三)加强阅读指导。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农民的阅读指导,培养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民进行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培训指导,提高阅读能力和(下转第74页)(上接第69页)阅读质量。在缺乏基层文化人才的农村,可以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的地理优势,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县级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组建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创造较为浓厚的阅读氛围,带动农民阅读热情,促进农民阅读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大阅读宣传。农村经济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农民正在向有钱有闲有时间的状态迈进,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应该占领农村文化建设阵地。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类图书馆及其他文化服务部门可以根据农民需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提升农民阅读意识,提供更过的阅读实践,为农民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各种阅读资源。(五)加强网络资源建设。随着网络技术。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便捷性。高效率和农民时间的碎片性等特点,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逐渐成为农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重要的阅读方式。随着阅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阅读资源提供者也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同时要对广大村民进行必要的应用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信息素养,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农民提供科技。人文。种植养殖。娱乐健身等信息,不断引进新技术,向农民提供优质。丰富。价廉。免费的电子信息。电子图书。

(六)加强立法保障。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合理健全的体制机制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对农村文化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然而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保障农村各项文化事业的顺利发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

四。结语

现代新生代农民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农民,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也有更高的精神需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素质的提升是根本,要提升农民素质,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增加农民阅读是一条可行且经济有效的道路,党和政府要重视农民阅读,通过健全的法律保障,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阅读途径和丰富的阅读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农民将享受更多更丰盛的文化盛宴,新农村文化建设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社科联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农村阅读及县级图书馆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5031263)阶段性研究成果。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阅读情况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阅读情况及對策研究【297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118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