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台湾义工组织发展的法律分析与制度借鉴【4810字】

时间:2023-02-03 11:37来源:毕业论文
台湾义工组织发展的法律分析与制度借鉴【4810字】

〔摘要〕发展现代义工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用法律的视角剖析台湾地区义工组织的发展特点和模式,提出在制度和组织运作方面应借鉴和学习


〔摘要〕发展现代义工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用法律的视角剖析台湾地区义工组织的发展特点和模式,提出在制度和组织运作方面应借鉴和学习台湾地区义工组织的先进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大陆义工组织的发展思路。

〔关键字〕义工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志愿服务立法。

义工在台论文网湾地区又称为志工“,义工组织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志愿服务活动,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组织。义工组织在台湾的发展由来已久,它已经成为独立于政府。企业而从事志愿服务。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独立法人自治组织。

一。台湾义工组织的法律地位。

义工组织作为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服务是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标志。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是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这一中介性的社团领域就是我们所称的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我们可以将非营利组织理解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

王泽鉴对台湾的法人制度做过完整的逻辑划分,依成立的基础不同可以分为以社员为基础的社团法人和以捐助财产为基础的财团法人。无论是社团法人还是财团法人都必须依法取得台湾相关主管机关的立案许可,再向所在地方法院办理法人登记,以取得法人资格在台湾二元结构“的法人制度框架下,义工组织的法律地位表现为:在社团类的非营利组织内,义工组织应该属于非营利类社团法人中的公益性的社团法人类;而在财团法人中,义工组织属于一般性质的财团法人。由此可见,台湾义工组织的实质都是法人,都具有资金独立。有独立对外代表权。对外自享利益。自担风险的特征。由于可以从组织属性的角度将台湾义工组织划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大类,而这一明显的二元结构“的性质正是台湾义工组织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义工组织的一大特色。

二。台湾义工组织发展的法律思考。

要深入研究台湾义工组织,就必须从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特别考察其设立准则,内部治理结构。政府的幕后监管等制度。

(一)完善的义工组织设立法律准则。

台湾义工组织的设立有一系列的条件,社团类义工组织的成立基础是社员,财团类义工组织的成立基础是财产,无社员。由于财团类义工组织一般是以基金会的形式存在,而基金会一般是由自然人或法人依捐助或依遗嘱而设立,捐助人或立遗嘱人一般在捐助章程或遗嘱中规定了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和规章条例,故相比较社团类义工组织,财团类义工组织的设立有更大的自主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规定也较少。根据台湾关于财团法人设立的规定,台湾地区设立财团类义工组织,必须完成三个步骤,即捐助行为或遗嘱。主管机关的许可和登记。

相比较财团类义工组织,关于社团类义工组织的相关立法规定则更为全面。台湾地区民法典第四十九条。四十八条是关于社团设立登记事项之规定;台湾地区人民团体法“第三条。第七条。第十一条是关于社会团体设立的规定。关于社团类义工组织的设立除了以上两部基本法律之外,还可以参考台湾青辅会所制订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法(草案)。从该草案规定的内容来看,其类似于台湾非营利组织的母法“,从组织的设立登记。内部职能部门的设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公司制“的内部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文献中开始正式出现,主要用于描述公司内部的一种组织框架。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代理问题,它源于经理人员与投资者之间潜在的利益不一致。我们发现,公司治理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了董事。经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了公司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并提供了制定公司目标的组织结构,以及达到这些目标和监督绩效的手段。而狭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仅仅是指股东即所有者(本人)确保经理(代理人)的行为能够为本人带来与其投资风险相称的投资回报的一系列措施或机制,即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均衡。[1]把股东。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三者的利益用一种机制来平衡,即公司治理机制。

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相同,研究台湾地区义工组织内部关系的重点也是其内部治理结构,通过研究可知,相对于财团类基金会形式的义工组织,社团类义工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更为完善,更接近于公司式的内部治理,一般来说社团法类义工组织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执行官。会员大会作为义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行使任免理事。监事的职权,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义工募集。组织义工重大活动。筹集善款等事项,台湾义工组织的理事会一般由15人组成。监事会负责对理事会和执行官的活动进行监督,尤其是对善款的筹集。运用。理事。执行官的渎职行为进行监督。台湾义工组织的监事会一般由5人组成,因此台湾义工组织理。监事会的组成一般有20人左右,但规模较小的组织人数可能相对减少。执行官类似于公司的经理,负责组织日常的管理工作,总体协调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的资金。义工的调度,当发生公共突发事件时往往起到组织“代言人的作用。相对于社团类的义工组织,财团类义工组织没有会员大会,其一般按照捐助遗嘱或捐助章程的要求,选任相应的理事。监事,但两类义工组织的运行规则都是大体相同的。除了受到监事会的监督,义工组织的运作还要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如政府部门。组织的捐赠人。义工服务活动的受众群体和一般的社会公众。

(三)政府培育与服务的监管理念。

从理论上讲,政府和义工组织要想更好地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职责,就必须实现合理的分工,相互之间形成一种重要的互补关系和良性的伙伴关系。台湾地区义工组织的发展历程表明,政府在与义工组织的互动中实现了从控制型管理向培育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在这其中,台湾地区当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1)较好的处理了政府与义工组织之间的关系。台湾当局与义工组织之间维持着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政府希望借助义工组织解决“政府失灵问题,为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而义工组织则借助政府来发展壮大自己,两者各取所需,关系比较融洽。(2)理顺义工组织管理体制,实行颇有特色的“双轨制。即义工组织首先由业务主管机关核定设立许可,再由法院负责法人登记,以取得法人地位。台湾“双轨制特色在于:首先,一般不会存在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这种状况,因为这些审批部门还是相对固定的政府机构,它们有明确的规章,有义务接受申请并在一定时间内予以明确答复;其次,台湾义工组织最终由法院统一负责法人登记,可直接纳入法律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法人责任,这较有利于民间组织的规范化。(3)日常管理和监督比较到位。台湾地区民法规定主管机关对法人的业务有检查权,对义工组织的检查项目具体详细。

三。台湾义工组织发展对大陆的启示。

(一)公司式内部治理结构的引入。

台湾地区义工组织的“公司式内部治理结构具有制度优势。首先,不论社团类还是财团类义工组织,都有组织的存在目标,即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筹集善款,义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建立相应的组织内部机构,不断完善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次,台湾的义工组织采纳“三会的形式,即在其章程和组织设置中设立了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三会架构强化了组织运作功能。会员大会一般由固定参与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志工组成,理事会是经由广大志工们选举出来的具有一定威信,或在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员组成。监事会成员一般由与该组织无相关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社会人士组成,负责组织财务。任职人员行为的监督,除了监事会外,义工组织还受捐助人。政府。受服务者和广大社会公众的监督。执行官负责组织日常的活动。对外代表等任务,执行官可以是理事会中有较高威望的慈善人士,也可以由理事会出资聘请相关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士担任。财团类义工组织由于是以财产形式设立起来的,因此不存在会员大会,但按照遗嘱或捐募要求也同样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执行官等职务,其内部治理和日常运作与社团法人类的基金会并无太大差异。

大陆民间义工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以民政部1998年制定并颁布的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为主要依据的。示范文本性质上虽然是示范性文件,但效力相当于部门规章,起参考。指导作用。对于组织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示范文本分别规定为会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而对于监督机构,没有做出规定。未来大陆的义工组织要进一步完善组织自身的治理结构,可以借鉴台湾地区义工组织成功经验,广泛采用“三会运作模式,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降低组织运行的成本,未来立法机关在制定志愿服务法或志愿者组织法时也要在法条中直接规定义工组织的治理模式,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这一内部治理结构,使得义工组织的机构架设有法可依。科学合理。

(二)政府与义工组织关系的良性互动。

正确处理好了同政府的关系,是台湾地区义工组织取得成功的重要外部因素。政府减少干预,只是通过资金支持。税收等间接手段对其进行调节,政府达到了借助义工组织进行社会管理的目的,而义工组织借助政府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大陆义工组织受政府行政管制的束缚较为严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些行政性的任务,导致民众和广大志工志愿服务的热情下降甚至对官方义工组织的活动产生质疑。具体表现在:(1)义工组织服务和管理中的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政府参与社区服务使义工组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而被动服从于政府组织或者摊派的各种活动中。(2)缺乏统一的义工组织统筹管理机构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缺少必要的地方财政对义工活动专项资金的投入。(3)义工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激励机制和配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制度不健全和经费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有些社区变相回绝义工组织开展的社区服务;而另一些时候,社区急需义工组织帮助却难以与他们取得联系。因此,建立良好的政府与义工组织的协调配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4)政府对义工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认识上存在误区。政府热衷于对政治色彩重的大型活动的支持,义工工作的兴奋点集中于以社会服务为目的的活动上,而对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活动则被忽视。[2]为了改变这种矛盾的境况,就必须对大量的义工组织去行政化,鼓励和支持民间义工自治组织的发展,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其予以必要的支持,形成政府扶植民间义工组织,民间义工组织的发展帮助政府解决社会治理和公益服务的双赢局面。

(三)完善对义工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立法。

台湾地区是全球第二个颁布志愿服务法(2001年1月20日颁布)的地区。除了志愿服务法这一母法之外,台湾地区还规定了如志愿服务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的规定。除此之外,志愿服务运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等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如社会福利类的内政业务志愿服务奖励办法,教育服务类的教育业务志愿服务奖励办法等等。另外,有关义工组织的法律规定还散见在台湾地区民法典。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基本形成了基本法律。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的完善的立法体系,使民间义工组织的设立有法可依,组织的运作法制化。

相比于台湾地区义工组织立法,大陆关于义工组织的法律规定则较为概略,立法并不完善。可供参考的仅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志愿服务条例。大陆的志愿服务法正在起草过程中,建议立法者在起草时充分考虑大陆义工组织发展的实际,借鉴台湾地区的先进立法经验,鼓励民间义工组织的发展,并在设立。组织活动的开展和税收方面放宽条件且给予优惠。

参考文献:

[1]程昔武。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建新,杨林琳,资明贵。试论义工组织在政府治理社区中的作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台湾义工组织发展的法律分析与制度借鉴【4810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3271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