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土木工程 >

洪洞汾河生态修复景观工程移民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5)

时间:2016-11-25 22:19来源:毕业论文
(3) 沟通联系不够 要进一步挖掘晋南文化、移民文化、融合文化、扩大不同层次的交流,为打造京晋文化特色奠定基础 四、设计理念与目标 (一) 设计


(3) 沟通联系不够
要进一步挖掘晋南文化、移民文化、融合文化、扩大不同层次的交流,为打造京晋文化特色奠定基础
四、设计理念与目标
(一) 设计理念
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移民史。随着人口迁移,不同的移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一个地域的移民来源越多,移民文化就越丰富。文化犹如其赖以生存的根,根深则叶茂,根粗则杆壮。移民文化往往兼有各地文化的优点,却又在互相的冲突中淘汰了各自的弱点,就像海洋一样吸纳着大小河流,又把它们汇成一个整体。移民文化不是简单复制,而是由多种文化的相互冲击、互相融合、兼收并蓄而形成的。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大半个中国百姓魂萦梦牵的“根”。设计结合“江南”、“中原”、“齐鲁”、“燕赵”四个会馆,每个会馆周围都有独特的展示区域,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护城河的河水自北向南流经该区域,生态环境也得到很好的修复。交通如同“川流”一般,寓意着四通八达,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1、 设计灵感来源
明朝在洪洞大槐树处迁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明朝大移民主要是从山西和江浙一带往中原地区移民。从各种历史资料上证实,明朝大移民最早开始于洪武三年直至永乐十五年,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迁入地为豫、鲁、冀、京、皖、苏、鄂、陕、甘、宁、晋等省市,然而数百年间,峰回路转,这些地方的移民后裔,又辗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东北、港台等地。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留学、探亲、定居,更使洪洞移民后裔的足迹,踏遍了神州大地、天涯海角。
由此,在平面图中,道路以一点向外发散的形式寓意着由洪洞移民出去的路线,结合江南和中原会馆的道路交通系统形似汉字“出”,象征着从这里迁移出去。交错联通的道路使不同功能需求者快速到达想去的景观区域。
(二) 设计目标
现状:基地内有四座移民文化会馆,为理念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基地内路网较明确,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交通流线设计;上位规划清晰,周边环境明确,可依据现状进行定位,在设计中体现每个会馆各自的特色,表现移民文化。汾河内污染严重,淤沙堆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交通可达性和功能多元性被不断消弱,原本稀缺的滨水土地资源在多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已被边缘化。城市滨水区域因其为连接陆地和水体的特殊空间,成为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要营造特色滨水景观与洪洞的移民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功能:根据基地所处位置、内容与周边地块的性质,未来的移民文化展示区使用功能分为四大类:供洪洞当地居民周末休闲、郊游娱乐;为寻根问祖人士提供缅怀历史、沉淀文化的区域;让风景区观光游客放松身心、旅游观光;植物科研基地为公众提供学习,科技创新基地。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意为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对自然的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配合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或向良性循环发展。
景观布局设计:中心景观区域、江南会馆景观区域、中原会馆景观区域、齐鲁会馆景观区域、燕赵会馆景观区域、七彩植物园区域、湿地修复区域、滨水广场区域。 洪洞汾河生态修复景观工程移民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5):http://www.youerw.com/gongcheng/lunwen_34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