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钨酸盐基白光LED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3)

时间:2021-12-01 19:19来源:毕业论文
3。4 Mo掺杂对NaLa0。6MgWO6:0。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20 3。4。1 XRD 20 3。4。2 激发光谱 20 3。4。3 光致发射光谱 22 3。5 NaLa0。6MgWO6:0。4Eu3+荧光粉的荧光热稳定性、

3。4 Mo掺杂对NaLa0。6MgWO6:0。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20

3。4。1 XRD 20

3。4。2 激发光谱 20

3。4。3 光致发射光谱 22

3。5 NaLa0。6MgWO6:0。4Eu3+荧光粉的荧光热稳定性、量子效率及色度坐标 22

3。5。1 荧光热稳定性 23

3。5。2 量子效率 25

3。5。3 色度坐标 25

4结论与展望 27

4。1 结论 27

4。2 展望 28

致 谢 29

参考文献 30

1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及使用程度也逐渐增加。一方面,传统能源的慢慢减少与一些化学燃料所导致的化学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让人类意识到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人类的文明发展与照明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如今,照明用电量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19%。我国2015年的社会用电总量是5。55万亿千瓦时,其中,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3%,而这部分电量大多被白炽灯等传统光源所消耗。在1962年,白色LED应运而生[1]。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更重要的是,白光LED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10。因此,假如我国照明用电,均由白光LED作为光源,每年将节约6494万千瓦时的电量,这相当于8个三峡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3。92亿万吨原煤的消耗量。因此,推广使用白光LED取代白炽灯等传统光源,已被我国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1。1 LED概述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Light-Emitting Diode),固态半导体的一类。发光二极管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见图1。1),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时形成一个p-n结。在LED的p-n结附近,n型材料中多数载流子是电子,p型材料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p-n结上未加电压时构成一定的势垒,当加正向偏压时,在外电场作用下,p区的空穴和n区的电子就向对方扩散运动,构成少数载流子的注入,从而在p-n结附近产生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的复合,同时释放出相对应的能量hν (h为普朗克常数,ν为光子频率)而发光[2-6]。论文网

 LED发光原理图

它是继白炽灯后的第四代人类用来日常使用灯光的方式,也经常被人们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光源。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的新型节能光源。

1。1。1 白光LED的生成方法

白光LED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这个白光并非是LED本身所发出的。它本身发射红光、蓝光等光。它发射白光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的。目前基于LED实现白光发射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使用红、绿、蓝LED组合产生白光,这种组合方式因为它不需要经过光转换,所以它的能量损失少。另外因为它是通过调节三种芯片的三基色来实现发光,所以它的可调性大,显色性能高。但是这种方法制造成本大,以及三种芯片需要不同的电流来加以调控,操作起来太过复杂,并不能大规模来投入使用。同时,这种方法还会存在光衰的问题,所发出的白光的稳定性不足。第二种是使用紫外LED激发红绿蓝(RGB)荧光粉。这种组合方式实现的白光LED具有显色性能好的优点,然而,该方法在发光过程中,由于荧光粉的转换效率及相互吸收问题,使得它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且,因为激发的光源是紫外光源,所以有可能造成辐射污染。另外这种方法所需的原料也需要提高。第三种则是使用蓝光芯片激发黄色YAG:Ce3+荧光粉实现白光发射。这种方式已实现商业化生产,是我们目前最主流的白光LED组合方案。然而,这种组合方案,由于缺少红光组分,所以它的显色指数低,这也直接限制了它在很多对于显色要求很高的场所的使用,像医疗照明之类的场所。因此高稳定性,高效的,并且可以被蓝光波段激发的红色荧光粉的亟待开发。 钨酸盐基白光LED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3):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8571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