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行政论文 >> 正文

初次分配问题解决和对策 第2页

更新时间:2009-4-9:  来源:毕业论文
初次分配问题解决和对策 第2页 
  
  (三)灰色收入与行业不正之风
  
  体制内制度不合理、心理失衡的人们可能会到制度外去寻求平衡,从而刺激人们从各种不正当渠道找回补偿。当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因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偏低,办公经费紧张,以及诸多难言之隐需要“小金库”打点帮忙时,那么,行为失范、灰色收入就会出现。
  
  (四)腐败与寻租
  
  当灰色收入出现后,胆大妄为之徒受利益驱使会触犯刑律而成为犯罪分子,同时也为以权力为基础的腐败打开了大门,甚至一些政府机构在决策过程中,以部门利益取代国家利益,借文护国家利益之名,行谋取部门利益之实,不但增加经济运行成本,降低行政效率,而且助长行政腐败,更为严重的是增大国家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对此,唯有寄希望于法治社会的确立、经济秩序的完善和政治文明的进步。  四、理顺个人初次分配秩序的制度安排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双重转换时期,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但分配失序现象还较为严重。从近期看,应着重解决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行业不正之风、行业腐败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长远看,则应从制度层面着手,遵循起点平等、机会公平的原则,争取用10-15年的时间,逐步清除掉造成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的制度基础,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初次分配关系理顺了,就会为再分配关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理顺财政体制
  
  财政虽然属于再分配领域,但在目前体制框架,下对初次分配仍具有决定性影响。我国财政体制虽几经改革,但直到今天仍然走不出一个“包”字,在世界上属于比较分散的体制。目前,中央财政收入约占全部财政收入50%,中央财政支出约占全部财政支出 30%,不但远低于世界上单一制国家的水平,而且还大大低于联邦制国家的水平。
  在分散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上级政府的下级机构,而俨然成为一个利益主体--一个“经营城市”的准企业。与上级政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蜕变为政策与对策的关系,并屡屡成为宏观调控的对象甚至障碍。如果说改革之初为摆脱大一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放权让利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有其合理一面的话,那么,今天增强财政的统一性,改变“诸侯经济”的基础,对于发展和健全全国统一市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为此,应改革和调整财政体制,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在全部财政收支中的比重。新的财政体制要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其经营城市、批租土地、招商引资、大搞基础设施之外的建设项目等经济发展职能;要有利于地方政府在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时减少对当地GDP增长速度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依赖,保证各地区都能够获得一个大致均等的财政支出水平,使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大致相近的公共服务。
  
  (二)理顺各类主体的经济行为
  
  各类经济主体行为混乱是目前我国分配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之相联系的收费、罚款、采购等带有经济性质的活动必须受到严格监控。而各级政府以各种名目办的带有创收性质的饭店、宾馆等,应尽快退出准政府序列,或交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或退出国有序列。
  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过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国有企业是向物质生产领域即有形产品领域的延伸,事业单位是向服务领域即无形产品领域的延伸,两者原则上应该提供公共的或准公共的产品和服务。对国有企业应进行分类管理。从政府控制极强、企业基本没有自主权,到政府控制较弱、企业有着高度自主权之间,存在着若干类型,政府应依照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它们进行有区别的管理。公益性服务机构也与此相类似,从官办 (即公立)机构、半官办机构到民办非营利机构,它们市场化程度不同,市场行为也不同,政府的管理也应有所区别。
  应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政府要做到使市场有秩序,必须履行好“守夜人”的职责,保护产权不受强势的侵害,保障合同的公正实施,做好市场监管,文护竞争秩序。这些属于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管理,是国家实现战略管理的基础,不但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理顺体制内分配关系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国有企业员工和私营企业员工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分配秩序:就薪酬总水平而言,私营企业员工较高,公务员略低,国有企业员工则大体居两者之间。这基本上反映了各种职业在风险、自我实现以及受到尊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组合后形成的一种分配秩序。在薪酬结构方面,公务员的非货币工资(即福利部份)比重较高,货币工资中基本工资比重较高,绩效工资很少或者没有。私营企业员工则相反,货币工资比重较高,货币工资中绩效工资比重较高。国有企业员工薪酬结构大体居于公务员和私营企业员工之间。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代表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的不断扩展,国家提供的公共福利在增加,各国的薪酬体系和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国有企业因其市场化程度不同,一部分企业的分配方式接近公务员,一部分接近私营企业员工,还有一部分居于两者之间。至于其他的公立机构,如医院、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等,分配制度大体与国有企业的这种分类接近。
  可见,机构性质决定薪酬制度。如果滥用绩效工资这类短期激励措施,只会引起大量短期行为;薪酬结构混乱,必然带来分配秩序混乱。因此,应吸收当代薪酬体系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观念,创建富有时代特征、代表先进文化的薪酬理念,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薪酬制度。
  
  (四)理顺劳动分配的市场关系
  
  发展和谐的劳动分配关系依赖于良好的劳动力市场。这不但是理顺国有企事业单位分配关系的重要支点,而且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实现经济权力的基本场所,是调节全体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基础。
  与商品市场相比,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还很低,还存在着一定的身份依附和板块封闭。在今后几十年的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将形成世界上最为庞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劳动力市场,并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收人差距较大的劳动力市场。少数高素质劳动力正成为世界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收入水平将向世界顶级人才靠近,而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简单劳动力则受亿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牵制而将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金字塔型的劳动结构决定了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结构,但这是一种不稳定的社会结构。
  这些特点决定了建设一个健全、合理、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不可能一蹴而就,政策的着力点应以公平原则(起点平等)为指导,通过长久持续的努力,将社会经济结构由不稳定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比较稳定的橄榄型,变劳动力的制度分割、无序流动为充分竞争、有序流动。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保持国民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使每年新增的数百万劳动力顺利就业:继续推进城市化战略,保证每年从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的近千万劳动大军有序进城,使他们稳步上升为中低收人群体;注重发展资源节约、资本节约等技术,发展信息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结构调整不应损害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采取家庭工、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的就业方式,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渠道;逐步打通户籍分隔,清除体制界限,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把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机制引入垄断领域,压缩那些靠垄断方式获取不合理收入的高收人群体;建立工会、雇主和政府的三方协调机制,保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防止资本排挤劳动。

上一页  [1] [2] 

初次分配问题解决和对策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