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纤文素酶国内外研究现状

更新时间:2016-8-26:  来源:毕业论文
纤文素酶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获得纤文素胞外酶,而广泛用于研究的微生物主要有瑞氏木酶、黑曲霉等真菌类。M.D.Remero等以麦秸为底物利用粗胞酶产生的分解纤文素的酶,生长的最佳条件是麦秸浓度2%,起始pH为6,25℃进行培养。Chahal等以T.Reesei为菌株,采用碱,化学一热机械过程来处理纤文素基质,以溶解其中的半纤文素和木质素,使纤文素暴露出来,同时半纤文素和木质素还留在培养基中,以此为原料进行固态发酵,酶活力达到200—430U/g纤文素。De Castro AM(2010)等利用甘蔗渣等纤文质废弃物作为培养基成分,研究了哈茨木酶 IOC-3844株产纤文素酶的产量。在研究中经过72小时的培养后,培养物分离得到的纤文素酶成分内切葡聚糖酶活力达到了6,358U/L。Ike.M,Park J.Y(2010)利用紫外诱变法筛选出2株纤文素酶产量高的瑞木氏酶菌株 M2-1、M3-1。经过培养,2个诱变株的纤文素酶活达到了281个过滤酶活,酶活为原代菌株产酶活了的1.1~1.2倍。Facchini FD(2010)等利用甘蔗渣等培养黑曲霉菌株 CO3产内切葡聚糖纤文素酶,并优化了培养条件。JiangX,GengA(2010)等从新加坡土壤分离等到一株绿色木霉,该木霉菌株通过EMS化学诱变以及紫外诱变处理后获得突变株EU2-77,作者同时研究该突变株产纤文素酶不同成分的酶活。
我国纤文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youerw.com 先后选育出了一批纤文素酶菌种。管斌(2002)等利用紫外线,亚硝基胍等对里氏木霉进行诱变,采用低剂量,反复多次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得到一株突变株,使纤文素酶活提高三倍。曾胤新(2005)等从北极楚科奇海分离出一株产纤文素酶的耐冷假单胞菌BSW20308,同时测定该菌产纤文素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35℃不生长,产的纤文素酶以CMCase活力最高,胞外 CMCase活力占CMCase活力的74.1%左右。宋志萍(2005)等从香蕉叶,茶叶及香蕉土壤,茶土壤环境中分离出16株产纤文素酶的菌株,并对其菌株的外在特性和产酶活力进行了研究和测定。陈亚平(2010)等筛选100余株产酶菌株后获得1株产碱性纤文素酶的菌株,其培养基最佳配方为麸皮 0.5%,大豆粉 2% ,NaCl 0.7%;最优产酶条件为:37℃、175r培养 48h,初始pH为7.在此条件下,最高酶活水平达51.20U/ml。该研究为碱性纤文素酶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段学辉(2010)等以酶活值作为复筛标准,筛选出5株产羧甲基纤文素酶和滤纸酶活力相对较高的菌株,分别为柱隔孢霉、康氏木霉,灰绿青霉、白腐菌和绿色木霉。蒋琼凤(2010)等从自然环境初筛出产纤文素酶活力较高的真菌16株。经摇瓶发酵复嵴,获得了产纤文素酶活较高且酶活力稳定胞真菌16株,其固体发酵CMC 酶活力为2972.53U/g、FPA酶活力为203.86U/g。经紫外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更高的菌株Z1,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3554.88U/g、FPA酶活力为506.76U/g,FPA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48倍。多次传代培养表明该菌株酶活稳定。齐海萍(2010)等从自制腐烂稻草及附近土壤筛选分离到一株高纤文素酶活性的纤文素分解菌株,经初步鉴定为根霉菌。经紫外诱变后,该菌羧甲基纤文素酶活性最高达11.07到14.5U/ml,对滤纸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殷实(2010)等从造纸厂废纸浆中筛选了一株纤文素分解菌株,并优化了其培养基的成分及生产酶条件。魏艳红(2010)等从牛的粪堆中筛选到一株产纤文素酶的绿色木霉HS-F9.作者还利用液体发酵培养产生纤文素酶,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接种量对菌株HS-F9 产酶的影响。武香玉(2010)等以酒糟为原料,采用实验室分离的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生纤文素酶,对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尤庆红(2010)等从江苏淮安土壤中分离出1株产耐热纤文素的细菌,将其命名为H3,经菌种鉴定试剂盒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5.5 。林庆鹏(2010)等以滤纸作为唯一碳源,成功从人体肠道微生物中筛选分离出1株纤文素酶的菌株 H1. 分离富集后的菌种用纤文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筛选鉴定、革兰氏染色、对菌株进行分类并对该菌种进行CMC酶活测定和分析、分子鉴定。方尚玲(2010)等分离筛选出1株产酶纤文素酶的木霉(CMC酶活609.51U/g干曲),以该木霉为出发菌,经紫外线及原生质体紫外线复合诱变育种,获得一株纤文素酶活力较高生产性能稳定的菌株,其CMC酶活达到1332.90U/g干曲,F队酶活达到301。61U/g干曲,分别是原始菌株的2.19倍和2.25倍[4]
在研究纤文素酶高产菌选育所取得的工作中,近期已经从单纯的固态和液态发酵产酶向利用现代分子技术进行改良菌株的时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纤文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2872
纤文素酶国内外研究现状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