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AT89C52单片机煤矿井下安全监控分站的设计(3)

时间:2019-08-02 23:32来源:毕业论文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发展比国内要早许多,除了早期研制出的监控系统外,他们在多种技术(譬如 计算机 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通信技术)飞速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发展比国内要早许多,除了早期研制出的监控系统外,他们在多种技术(譬如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煤炭井下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了相适应的生产,着重于过程自动化的发展,随之带有集约化和网络化的生产,开发了集多种技术一体化的煤矿井下安全监控系统[3],这些技术是监测、控制、通信、无线等等,同时还能够兼容多种专用系统以及其带的多种功能,一些典型的产品比如 DAN6400 系统,这是由美国MSA公司生产的;PROMOS 系统,其由德国 BEBRO 公司研制诞生,这些产品的抗干扰性强、通信能力强,使得监测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有英国、西德、波兰、苏联等高技术国家的新产品,使得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不断增高,并为我国早期的煤炭监控系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3 煤矿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时代的发展,自动化的水平不断的提高,相应的矿井的监测系统也要跟上步伐, 煤矿开采越来越多的注重井下人员的安全, 安全生产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目前矿井安全系统朝着三个方向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这三个方面做好了,不但能保证人员的安全,随之而来的也是煤矿开采百分比的增加[4]。(1) 网络化矿井范围的增大,便需要井下与地面中心站的连接范围增大,便涉及了网络结构,如何合理的安排监测系统各部件的位置以及传输方式的采用,传输带宽的选择,各种信息的融合(声音、图像等)都成了实现煤矿大系统控制技术发展所必要经过的过程。(2) 智能化智能化的提高能够有效的预报各种参数的超标状态, 从而更加有效并及时的发现并防止灾害的出现。而智能化的提高却是个难题,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与之相结合形成集监测、报警、处理为一体的智能系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3) 标准化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标准,通信协议的不规范将导致系统的过度死区(即由谁研制的通信协议得由谁进行升级),错误的随意的升级将导致硬件不配套、软件无法使用等状况,为了解决标准不统一的状况,国家出台了多项文件如《煤矿安全规程》等,标准化是矿井监测系统的必然趋势。
1.3 目前系统存在的问题(1) 通讯的传送速率不够快长距离传输是煤矿井下传输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很多监控系统采用 2400bps的传输速率或者是 4800bps 的,较少一些系统采用 9600bps 的高速传输速率[5],而速度的提升是需要代价的,通常为了传输距离能够满足至少 15km,便需要多采用中继器,这会带来可靠性的不足。一些厂家会使用矿用光端机,这种器件能够利用光纤传输,很好的实现高速传输并同时提高了可靠性,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办法。(2) 传感器技术赶不上需求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功能变得完善、性能更强。为了能够直接显示所需读取的信息, 能够显示汉字的液晶得以运用。 在分站处理模块, 为了使处理能力加强,采用高性能处理器(比如 ARM)、双 CPU 技术等。这些技术如要充分利用,必须要有性能足够好的传感器与之配合,但是,目前较多传感器受技术水平限制,在井下恶劣的环境下并不能充分可靠的检测井下环境, 所以传感器技术也是一大难题。(3) 抗干扰能力不够高目前较多的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不够高,或多或少的会造成误报警的情况,这会给监测人员带来错误的指示,从而监测可靠性大幅度下降。这些干扰多数来自传感器的,尤其是一氧化碳(CO)传感器,因为其输出信号很小,不容易被检测,并且很容易被干扰,还有那些以频率为输出的传感器,频率也是被干扰的地方,这也说明了传感器的技术赶不上需求,必须加以提高,还有少数干扰来自线路和井下恶劣的环境条件。 AT89C52单片机煤矿井下安全监控分站的设计(3):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366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