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自动化 >

基于VB的煤调湿监控系统设计+源程序(5)

时间:2017-06-28 09:39来源:毕业论文
由于流化床CMC装置是利用热废气与湿煤直接接触热交换,热效率高,而且具有投资省、操作成本低、便于检修、占地小等优点,是今后煤调湿技术的发展方


由于流化床CMC装置是利用热废气与湿煤直接接触热交换,热效率高,而且具有投资省、操作成本低、便于检修、占地小等优点,是今后煤调湿技术的发展方向。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方式是依据自动化过程控制技术在化工领域的一些应用,通过对被控对象与被测对象的选定及测量来顺利完成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此次的设计题目是基于VB的煤调湿监控系统设计,在这个系统中,分析对象是入炉煤的水分含量,以VB所编写的程序为基础设计监控系统,实现对入炉煤在进入炼焦炉前的水分含量监控。
本课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有煤炭湿度在工业中的处理,VB的应用,数据库的应用和ADO访问方式等。课题的只要任务是利用VB软件开发工具建立一个针对煤碳湿度的监控系统。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 实时曲线显示并可以观察当前煤炭总体的湿度状况,并且显示煤炭的各种实时相关参数,随时显示相关参数的实时变动,体现系统运行状况与各个参数当前数值,主观地提供操作员观察并了解当前煤炭状况,以方便其实施应变措施或了解系统整体运行状况,改善焦炉操作、提高煤炭质量。
(2) 历史曲线可以观察之前已记录的煤炭湿度状况的数据曲线,并且可以把之前某段时间的数据调出来研究,以供操作员了解当时的系统状况,从而可以推测出某一时间段煤炭湿度的变化趋势与规律,有助于操作员对煤炭湿度的总体控制情况的了解,节约监控成本,更有利于使煤炭湿度有更好的控制方案。
(3) 利用数据库,可以保存大量、复杂的数据,查询比较方便。提供工作人员查询数据,以便分析煤湿度情况趋势。
(4)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界面实时地监控煤炭湿度的状况。
2 煤调湿工艺流程
2.1 煤调湿工艺流程简述
煤调湿工艺采用干熄焦蒸汽发电后的背压汽或工厂内的其他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蒸汽对煤料间接加热干燥。日本JFE公司君津厂和福山厂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实施蒸汽煤调湿,经过近20年的探索,这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目前,在日本运行的CMC绝大多数选用此类工艺。
煤调湿技术由于使用大量不饱和水蒸汽作为介质,换热效率高于使用导热油的第一代工艺;同时省却上升管的夹套换热器,相关的设备和流程更加简单,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述两代煤调湿工艺均使用多管回转干燥器,其自身对除尘设备的要求较低,但在后续煤料运输的各个结点需要加装相应的除尘设备。
第一代和第二代煤调湿技术都使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工艺,先后应用于重钢、宝钢、太钢和攀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技术相对成熟。其工艺流程是将配合煤送入粉碎机室,然后经过缓冲仓送入煤调湿装置,调湿后送入煤塔湿,煤粉经计量分析单元计量后,均匀的加入到蒸汽管回转干燥系统内,在此煤粒与蒸汽管回转干燥机内布置的通有过热蒸汽的蒸汽管充分接触干燥后由干燥机出口排出后送至焦炉炼焦。
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由来自空气预热单元的干燥载气带出,干燥载气是由干燥机物料入口进料螺旋处与物料并流进入干燥机,从干燥机出料箱顶部排出。为提高干燥机的干燥能力,防止干燥后的水分结露,干燥载气是经蒸汽凝液预热的热空气。
从蒸汽管回转干燥机尾部排出的载气、水蒸汽及煤粉粉尘被引风机抽吸到袋式过滤器内进行气固分离。分离下来的粉尘沉积到袋式过滤器底部经星型卸料器进入双轴搅拌型混合机内进行增湿,增湿后的煤粉与干燥后的煤粉混合后送至焦炉。净化后的载气、水蒸汽经引风机引至安全地点排放。 基于VB的煤调湿监控系统设计+源程序(5):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1001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