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鉴定(3)

时间:2023-04-01 21:25来源:毕业论文
感音神经性聋是目前耳科最大难症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有超过 1 亿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患者受到听力丧失的折磨,在美国和欧共体,有超过 9000 万中重度感

感音神经性聋是目前耳科最大难症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有超过 1 亿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患者受到听力丧失的折磨,在美国和欧共体,有超过 9000 万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其中,有超过6500 万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2]。文献报道,感音神经性耳聋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极高,其中重度及极重度约占0。1%,轻度及中度约占0。2%,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对婴幼儿的语言发育,社交,学习能力和情绪会造成严重损害,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干预,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发声、语言及认知的发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3]。在老年人中,感音神经性耳聋会使患者调控信念差,心理感受不良,有抑郁倾向,给患者造成心理创伤,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且加重了经济社会负担,妨碍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听力障碍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到经济社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做好听力障碍预防与干预治疗,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可使听力障碍儿童获得较好的言语发育,使他们最大限度的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在最佳语言获得期阶段就能接受听觉和语言刺激[4]。因此,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在对感染性神经性耳聋的干预治疗中,建立良好的可重复的耳聋动物模型是实施干预治疗的关键,针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不同类型,国内外现已报道了多种哺乳动物耳聋模型,如老年性耳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噪声性耳聋和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遗传性耳聋小鼠等[5]。建立耳聋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耳毒性药物消除耳蜗毛细胞,包括经圆窗膜渗透抗肿瘤类药物卡铂、顺铂、耳蜗内注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霉素、卡那霉素(kanamycin,KM)、庆大霉素(gentamicin,GM),皮下注射阿米卡星,以及联合注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袢利尿剂等。众多方法中,联合注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袢利尿剂的方法具有简单、安全、有效且单次给药就能造成耳聋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内耳的各种研究[7]。因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毛细胞再生等各种耳科研究。

国内外这种联合用药建立耳聋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豚鼠和大鼠,但是不同物种对同一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一物种不同品系、不同年龄个体对同一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鉴于豚鼠对声音敏感性过强,造模死亡率过高,大鼠耳蜗组织结构不利于后期的神经营养因子圆窗给药,而在哺乳动物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其基因测定完成,遗传信息库较为完善而且已建立了多个品系,并且购买和饲养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繁殖率,更为经济。因此本课题欲选用小鼠建立小鼠的药物耳聋动物模型[8]。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螺旋神经节病变和/或内耳毛细胞缺失,由于毛细胞为特化的终末细胞,丢失后很难再生,至今仍无针对性的有效药物(特别是人体自身的神经营养因子类蛋白药物),临床上采用中药、针灸、助听器等辅助治疗方法,其效果十分有限。由于神经营养因子可使毛细胞再生的机制不甚明确,如何使耳蜗毛细胞再生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9]。目前对内耳毛细胞再生无直接、有效的治疗,为更好地深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阐明神经营养因子可使内耳毛细胞再生,建立经济合理及良好有效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及鉴定模型是后续课题开展的关键,因此,基于浙江省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研究项目以及杭州市神经营养因子nuritin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干预研究项目的基础上,本课题拟通过皮下注射硫酸卡那霉素和腹腔注射利尿剂,以期建立可靠、稳定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小鼠动物模型,为课题组后期进行神经营养因子nuritin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进一步干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鉴定(3):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543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