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由包世臣《答三子问》看其察拟观(2)

时间:2020-05-20 20:08来源:毕业论文
(二)熟其技 技成于熟,业成于精,永远是鞭策人们奋发的座右铭。因此,书史上有不知其数的人钻坚仰高,忘其疲劳,仄不暇食,在铁砚磨穿中求一熟

(二)熟其“技”

技成于熟,业成于精,永远是鞭策人们奋发的座右铭。因此,书史上有不知其数的人钻坚仰高,忘其疲劳,仄不暇食,在铁砚磨穿中求一“熟”字!包氏对“熟”的见解:“约以百过,意体皆熟,乃离本展大加倍,尽己力以取其回锋抽掣盘纡环结之巧,又时时闭目凝神,将所习之字,收小如蝇头,放大如榜署以验之,皆如在睹,乃为真熟”。 包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理解,以告诉世人凡事皆有一个生的过程,要不断观察,深化熟悉,才能领会其中意趣。熟则得其巧,得起变化,得其自然。 

   “熟”指书法笔墨技巧能力表达程度。熟则得其变化,“熟”也有不同层次的区别,清代刘熙载《书概》写到熟有精粗深浅的差别,烂熟和圆熟之分。法度烂熟似臻于完美,实则罄其所有,圆熟则生化镜,触乎能变,达到一种超妙的境地。真正的熟,乃是精熟、圆熟、熟外求生、以生为熟。生与熟不仅指导创作实践,也是检验评判书家及其作品的一个审美标准。书法艺术贵一“熟”字,书法家向来将其奉为要旨。明代汤临初在《书旨》中提到,学书都是从生涩到熟悉的,也有熟练到一定程度追求生疏的。开始书写生涩是因为自己功力不到,待功夫深厚了再追求古拙便不同于世俗,亦可创作出新的意。“生”与“熟”相反相对,又相辅相成,但是“生”也有不同层次的含义。所谓生疏、生涩、不顺手,这是初学书法的“生”,这里与“熟”相对的,当指高层次上的含义,即是在“熟”之后,再摆脱别人的范围,不浮沉于流俗,在自己笔下“生”出新的意态理趣,“生”出新的神采书风来,使生与熟达到辩证统一。生一熟一生,此等模式正表示出书艺之进境,从低层次迈向高层次,乃至佳境。因此“生熟”是高层次层面上的论题,而能从高层次去观察每对范畴,每每可以融会贯通,胸中了然,且获得多种智慧。清代郑板桥的“画到熟时是生时”、近人黄宾虹的“画须熟中生”均体现了对生熟关系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显然受到道家大巧若拙、大美不言观念的影响。

    只有技巧精熟,才能心手相应,而入化境。由生至熟,是一个长期甚至是艰苦的学习过程,它只能通过“实践”而非单纯依赖“理论”来解决。多加练习,对帖进行熟悉,尽力既久,笔能随意指转,学习过的众家的形质性情也无不投奔会集腕下,便能得心应手,察拟得道。

    包世臣是一位有实践的书学理论家,他酷嗜书法,十五岁起就临池不辍,他在《艺舟双楫·目录叙》,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中写道:“独耽斯业,五十年来,始终不厌”。 他常常为了掌握笔法

练到寝不安席的地步。包世臣作书态度也极其严谨,即使点画细如丝发的笔墨效果,

也观察的无微不至,习书“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将理论付诸实践,在真、草书方面均有显著的精进。

由包世臣《答三子问》看其察拟观(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5216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