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浅析文化广场设计(2)

时间:2020-05-16 20:10来源:毕业论文
(2)地方特色原则 文化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其次,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如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

(2)地方特色原则

文化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其次,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如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 从城市的环境、文化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挖掘开发出地方特色文化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虽然很多地方的文化都略有相同,但是在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调查后可以在相同的基础上挖掘出符合当地的特色。

(3)突出文化主题的原则

主题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有了主题就相当于有了灵魂,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文化广场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它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使文化的特征更为明显。

(4)效益兼顾原则

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文化广场出现了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文化广场的设计上不仅要有创新的方法和理念,还要让环境、社会和经济建设一起协调发展。避免因一方面的放失使得全盘皆受损。

3 文化广场中文化的表现形式

3.1  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不仅作为人们赋予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对于植物所具有的内涵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广场的设计中,通过植物表现出特定的文化。植物是情感载体,被赋予丰富的信息,是托物言志时常用到的媒介。如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经常被用来表示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也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坚守节操的人格;松柏意长寿和子孙兴旺的象征。花开五瓣的梅花被人称之为“梅开五福”,是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梅”又和“眉”谐音,再与喜鹊组合联系起来,组合为“喜鹊登梅”,寓意为“喜上眉梢”,被广泛地运用到雕刻中,以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有“仙友”、“仙客”之称的桂花被赋予科举文化的内涵,象征登第。婀娜多姿的垂柳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其对环境超强的适应能力使得他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柳”与“留”的谐音又使他成为了寄寓留恋的情感载体,折柳相送也因此成了朋友分别时的惯例。植物文化是一种文化的荟萃,是一种传统的积淀,忽视了民族性和传统型的东西,很少有值得回的,没有文化底蕴支持的植物景观设计往往也是单薄的,没有生命力的,很难让人触景生情,产生共鸣。

3.2  环境小品

景观小品虽然体量很小,但是其对周围的环境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壁画、雕塑、工艺等艺术设施方面。它在方便了人们使用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当的形式美感,在给人们传递视觉美感的同时还想人们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

环境小品主要分为以观赏为主和以功能为主两大类型。以观赏为主的小品主要是体现出小品的观赏性,突出其一定的审美因素,同时注重小品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达到景观的精神功能,丰富环境景观层次,增加区域空间的品位。如雕塑、置石植物的造型等。而以功能为主的小品则以实用为主,在发挥功能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增强观赏性。如圆灯、护栏、园路等。合理的景观小品安排可以使空间主题更为明确,与环境中的植物、建筑、道路等互为烘托,增添广场空间的景致,是空间更为美观,更富层次感。小品的文化内涵更能增加其观赏价值和品位,他也是构成现代城市文化特色和个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的规划中,设计了很多与大雁塔相关的历史性的题材和文字雕刻,使广场的观赏层次和变化形式在构图上更为丰富。体现出了一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大雁塔南广场中部的雕像作品,其主题思想和大雁塔遥呼相应,丰富了广场景观的内容。 浅析文化广场设计(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5186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