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空间与景观的共生融合co-live文化空间景观概念设计(2)

时间:2024-03-23 17:01来源:毕业论文
2 项目背景及现状条件 2。1 项目背景 论文网 方案项目所选基地位于市区的南侧,紧邻淮海南路和枚乘路交汇处,交通、休闲十分便利。左侧为清浦区政府

2  项目背景及现状条件

2。1  项目背景论文网

方案项目所选基地位于市区的南侧,紧邻淮海南路和枚乘路交汇处,交通、休闲十分便利。左侧为清浦区政府办公楼,右侧为高教园淮安市中心区南,南连汽车南站,西傍翔清          (图1)地理位置

浦区政府,北临淮安日报社,东靠淮安高教园区。其用地范围以淮海南路、枚乘路、毓秀路、迎宾路为界,并在南部留有40米宽的绿化走廊与公园相连接。(图1)

项目西侧土地大量闲置,周边住宅遍布,但是基地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体受到污染,亟须合理有效的整治和维护,提高绿地在城市中的占比,将通过经济规划、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结合见,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

(图2)基地现状

2。2 环境与人文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

    该方案坐落于北京南路和明远路交叉点,周边有汽车南站和清浦区政府,方案区域下方有阳光湖公园。并且淮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3 设计目的

方案由项目开发背景入手,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经验和方法,对标志性景观与城市文化空间形态、城市意象进行阐释,探索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要素,塑造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标志性景观的方法和原则,最后结合实例探讨文化空间城市标志性景观设计方法,提出新的文化空间标志性景观设计思路,同时提倡全民读书的一个文化空间与景观的共生融合的空间氛围。(图3)

(图3)户外阅读意向

4 设计理念及设计概述

4。1设计理念

    “共生融合”的设计理念是通过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使由室内阅读与室外阅读空间和区域开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衔接与配合,不论是从室内设计还是室外生态建设相适应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为市民提供一个室内外相互融合、景观与建筑相互融合、文化氛围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从而为城市文化空间形态和标志性景观与城市意象进行阐释,探索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要素的一个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

4。2设计概述

4。3总体设计平面图文献综述

co-live 文化空间景观规划总平面图,根据生态修复与地形改造的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对探索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要素及搭配自然植被景观,还原最原始的自然状态,并通过对四周环境与内部空间的自然融合,就淮安整个当下的人文学习空间展开,并提出新的文化空间标志性景观设计。使大量闲置、地表缺少植被覆盖,水体受到污染,合理有效的整治和维护高教学习园区的文化生态空间,提高绿地在城市中的占比,将通过经济规划、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结合见,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根据当地环境气候的特点选择最适合本地的自然植被,使得园内植被与周边植被相互协调,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景观的美观程度。

    从平面图来看,本方案在设计时提出的“融合共生”阅读空间在淮安市是匮乏这种阅读空间的和谐分布资源的。为此对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调研,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来改善原始地块的不足之处,从室内阅读到室外阅读的连接达到融合共生的阅读空间效果,使各个节点之间相互关联,便于人们在园内走动、交流的同时也能欣赏沿途的设施小品和美景。完美的融合了文化空间与生态环境。(图4) 空间与景观的共生融合co-live文化空间景观概念设计(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20292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