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边寿民的绘画与交友兼论画家风格的形成(2)

时间:2024-03-03 09:27来源:毕业论文
他之所以放弃科举,我们或许可以从友人为他题跋的诗中找到理由。在边寿民四十岁时,边寿民友人于振为其《泼墨图》题诗道:苇间边生七尺躯,不为丹

他之所以放弃科举,我们或许可以从友人为他题跋的诗中找到理由。在边寿民四十岁时,边寿民友人于振为其《泼墨图》题诗道:“苇间边生七尺躯,不为丹凤栖高梧。不种山前芋百区,丁年毷氉走江湖。”[ ]凤栖高梧本是指华贵的凤凰只愿停留在梧桐树上,寓意着有才能的人只愿身居高位,而边寿民本是对官位胸怀大志,但事与愿违,坎坷的仕途之路使他不能成为栖息在梧桐树上的丹凤。“丁年毷氉走江湖”大致意思是边寿民壮年时烦闷地游历四方。“毷氉”也衬托出当他不能当官的烦闷之情,并开始了游历四方的生活。说明在最后一次科举之前,边寿民或许已经打算放弃仕途之路,而生活的重心也不再放在科举上,而是开始探索自己新的人生。边寿民早年绘画上有着“臣维祺”的印章(图一)[ ],但后来便不曾出现,也暗示着寿民不愿俯首称臣、放弃仕途之路的决心。论文网

    边寿民选择绘画之路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经济繁荣的出生地山阳与气氛活跃的清代画坛。山阳也就是现在的淮安,淮安在古时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由此可见,当时的淮安盐业兴旺,宽敞流淌的大运河给淮安带来繁荣的经济。明清时期淮安社会安定、经济大好,便捷水路给淮安带来了画坛上的新风貌。而整个清代的画风多多少少受明代画家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崇尚以南宗为代表的文人画。在这大体画坛风貌下,也出现了许多画艺非凡、思想活跃的能人异士,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绘画流派。而处于萌芽状态的清代淮安画坛也是边寿民从事绘画,乃至绘画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精湛的技巧、愈来愈大的名气使得边寿民声名大噪。同时代的人对他不乏溢美之词,后人也开始逐渐关注这位画家。

2  与程氏家族交往时期

边寿民的绘画从初期开始就有着诗书画一体的格局。对于他的书法,曹镳的《信今录·清才传》中这么记载道:“字传钟太傅派古劲绝俗。”[ ]在《风尘未归客》中写道:“……家里除了一些破旧书帖,别无长物。其中钟太傅和苏东坡的两本字帖是他最喜欢的,不知道临了多少年。”[ ]记载了他经常临摹钟繇和苏东坡的书帖,笔力苍劲有力,纯朴浑厚。

在他的绘画上,早在边寿民去扬州游历之前,就有了其请友人题跋《泼墨图》的记载,所以据推测,《泼墨图》应该完成于去扬州之前。《边寿民年表》中记载着:“雍正元年夏日,李笨过淮见访,款门而入。正寿民泼墨淋漓之候。乃忘形纵饮、放浪相得笨作《泼墨歌》以赠。”[ ]此时边寿民四十岁,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绘画水平,并且已形成泼墨之法,在此基础上,再加入诗词、印章、书法,有着文人画的特点。

边寿民画艺精湛,但有限的史料里并没有说他师承何处,而平凡的家境可能也无法提供他良好的绘画条件、为他找绘画老师,那他是从何处学习到绘画技巧呢?据笔者推测,其绘画技巧大概只能通过临摹古书或与友人互相切磋绘画来实现。

2。1  程氏家族 

据记载:“董其昌、扬州八怪等为代表的明清书画家生前多次游于淮安,也留下了大量翰墨。至今淮安市博物馆还珍藏着明清书画66件……”[ ]  这些作品从侧面展示出明清时期的淮安已有不少的优秀画作,而这些画作可能就传入到当时的富户人家。

在这不得不提到程氏家族,当时程氏家族是淮安当地极其出名的大盐商,不仅经商有道,更称得上是大名鼎鼎的文学世家。边寿民与友人程晋芳、程嗣立相识较早。在此过程中,笔者推测程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收藏品也使得边寿民不断接触到了前人的画论,有机会临摹前人画谱,为后来的绘画之路做出了铺垫。边寿民的绘画风格也受到了这些书中古人的影响。 边寿民的绘画与交友兼论画家风格的形成(2):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20248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