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宗白华美學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3262字】

时间:2023-06-22 09:30来源:毕业论文
宗白华美學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3262字】

宗白华是著名的美学大师,他一生为中国美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往学术界对宗白华的研究侧重于他的美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宗白华在比较文学。文艺


宗白华是著名的美学大师,他一生为中国美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往学术界对宗白华的研究侧重于他的美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宗白华在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等方面的成果也多有探讨,但忽略了他的美学研究方法论。方法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而自觉的美学方法论意识一方面来自对前代美学家的经验检讨,另一方面则产生于学科论文网的独特对象和性质。“[1]所以,探讨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对我们研究他的美学思想以及形成自觉的美学方法论意识有启迪意义。虽然,从宗白华的研究方法中也可以了解他对美学研究的一些见解,但这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很难对其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鉴于此,本文欲对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方法论进行比较全面的探讨。

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曾说:所谓方法就是逻辑程序的体系,没有它就不会有对学问的探讨。“[2]在美学研究方面,宗白华是十分重视方法的运用,他虽然没有很系统地阐述自己关于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但在漫谈中国美学史研究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等文章中都谈到了美学研究的方法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美学。

在美学研究界,宗白华既是比较方法的实践者,又是比较方法的倡导者。他多次提出要在比较中总结中国美学的特色。规律,发现其与西方美学的不同之处。在1961年的一个戏曲座谈会上,宗白华提出:美学研究应该结合艺术进行,对各种艺术现象,应作比较研究。“[3]二十几年后,宗白华在<美学向导>寄语中再次指出:研究中国美学不能只谈诗文,要把眼光放宽些,放远些,注意到音乐建筑舞蹈等等,探索它们是否有共同的趋向。特点,从中总结出中国自己民族艺术的共同规律来。“[4]可见,对各种艺术现象作比较研究,是宗白华一贯的主张。

宗白华的这一观点,是对中国各艺术门类。中国艺术发展史的特点全面。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宗白华谈到了中国美学史的特点。在宗白华看来,中国的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天然联系,又有着各自的独特性,中国美学史。艺术史就是一部各艺术门类相互影响交流的互动发展史。

同时,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方法论体现出一种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意识。他指出,艺术与哲学。技术等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中国美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艺术领域之中,要与哲学。技术等联系起来,结合哲学。文学等批评著作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既可清晰地认识到它们各自的特性,又能发现它们相同或相通之处,这对把握中国艺术特性和发展规律无

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宗白华的这些认识是他研究美学的经验之谈。在跨学科的美学研究中,宗白华起步较早,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写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如:美学与艺术略谈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哲学与艺术_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近代技术底精神价值[5]技术与艺术_在复旦大学文史地学会演讲[6]等等。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宗白华在美学研究中有着强烈的跨学科的比较意识,加之在音乐。美术。绘画。数学。建筑。诗歌。雕塑等方面的深厚修养,所以才在美学研究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方法论不但体现出跨学科的文化意识,而且也具有跨文化的意识。宗白华多次强调,研究中国美学,要与西方美学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中西美学的联系和区别,但更重要的是立足于中国美学,要在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1980年12月,宗白华在高校美学教师进修班上,作了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的讲话,提出的第一点意见就是要从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宗白华认为:中国美学有悠久的历史,材料丰富,成就很高,要很好地进行研究。同时也要了解西方的美学。要在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7]在<美学向导>寄语中言:研究中国美学,还要把中国的美学理论与欧洲。与印度的美学理论相比较,从比较中可以见出中国美学的特殊性。“[8]又在漫谈中国美学史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在美学研究中,一方面要开发中国美学的特质,另一方面也要同西方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9]此外,在漫话中国美学中,也提出要研究西方哲学。美学,找出中外美学思想之不同特点的看法。

美学研究既要有比较的意识,又要有进行比较的基础条件,这也是中西比较研究能否有真正突破的一个关键。为此,宗白华指出:无论搞中国的还是搞西方文化的研究,都要认真学习外语,这是日后从事深入研究的舟楫。“[10]

宗白华提出对中外美学进行比较研究,是从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中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中,存在着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事实,这决定了它们有同而不同的质素在内。宗白华曾言:中国的艺术,如人体画方面,受到希腊艺术间接的影响,那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波斯等国传进来的。中国的石刻,也受到印度的影响。但中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重线条,古代画就用线条来勾画人物。在石刻中也如此,汉石刻,注意线条传神,不像希腊那样立体化。西洋的透视学在明代就传入中国,但在中国并不受重视,甚至受抵制。中国的画同书法。诗结合得尤为密切。中国的毛笔灵巧得很。这个工具,对于中国艺术与美学思想的发展来说,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是中国所特有的。研究中国美学就不能不注意它和外国美学的区别。“[11]

其次,宗白华的这一主张也是总结自己的研究经验和中国美学研究实际的结果。宗白华曾说:我留学前也写过一些有关中国美学的文章,但浮浅得很。后来学习了研究了西方哲学和美学,回过头来再搞中国的东西,似乎进展就快一点了。“[12]宗白华于1919年至1920年在德国留学,学习美学。哲学。历史,这种双重文化学术背景促成了宗白华跨文化的视野和比较的意识,也决定了他在研究中西方美学时,采用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界,宗白华是较早地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中西美学的人,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早在30年代,宗白华就写了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和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60年代,写了中西戏剧比较及其它形上学_中西哲学之比较等,这些文章对中西方的绘画。戏剧。哲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研究方法。视野及成果至今为学者们所称道。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术界在中外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远远不够,所以,宗白华提出这方面的研究还要深入做下去“[13]。从自己的研究实践以及中国美学研究的实际情况中,宗白华认识到比较对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性,所以大力提倡这种方法。宗白华重视中外美学的比较研究,这种理路体现出一种跨文化的学术视野,亦反映出其比较开放的学术研究思想,这对认识中国美学的特色,深入中国美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宗白华不仅重视将古代各种文艺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而且亦大力提倡将这些理论的研究与主体对艺术品的审美实践结合起来,与出土实物进行比对,理论修养和感性认识相结合。这是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的又一重要特点。

研究美学史的人,往往习惯于钻到历史资料堆里寻绎观点。理论,忽视对出土实物的研究,理论很丰富,但较少有感性的认识。宗白华提出:美学研究不能脱离艺术,不能脱离

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不能脱离‘看’和‘听’。“[14]看来,研究美学,有理论武装之外,还要有感性认识,要在欣赏中领悟美的内蕴,在看和听的过程中体味美的意境。

研究中国美学史,不但要掌握古代丰富的美学史料。理论,而且要与流传下来的工艺美术品等实物结合起来,要时时关注考古动态,研究出土文物。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宗白华说:仅仅限于文字,我们对于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往往了解得不具体。不深刻,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例如,结合汉代壁画和古代建筑来理解汉朝人的赋,结合发掘出来的编钟来理解古代的乐律,结合楚墓中极其艳丽的图案来理解楚辞的美,等等。“[15]在漫谈中国美学史研究中也谈到这一点:搞美学的尤其要重视实物研究,要有感性认识为基础。研究中国美学史如果同文物考古结合起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研究美学史离不开历史资料,尤其不能缺少考古发现。“[16]

宗白华美學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3262字】: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7910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