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1353字】

时间:2023-06-20 21:41来源:毕业论文
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1353字】

1949年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被放置到了一个全新的外部环境中,以GM题材为主的历史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齐白石。黄宾虹这


1949年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被放置到了一个全新的外部环境中,以GM题材为主的历史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齐白石。黄宾虹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大师已经无力再去作出什么更改,但中青年艺术家却是必须要改变的。在那一段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画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艺术,它的绘画美学已经有了论文网惊人的变化。

但仍然有不少能够真正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历史画创作,其中石鲁的转战陕北和东渡尤为重要。它们不仅叙事恢弘。撼人心魄,更重要的是突破简单教条,以传统绘画精髓为时代创作的根本,进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画新样式。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我们不禁会思索: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如此辉煌的历史画巅峰,它对我们现在历史画创作又有何积极的借鉴意义?

1959年初为了给国庆10周年献礼,石鲁接受了中国GM历史博物馆的命题创作转战陕北。这是一幅真正的历史画杰作,但它首先是一幅山水画,是纯粹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在西方历史画情境中无论如何也不能衍生出的中国式的创造,是一幅山水“历史画。

转战陕北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是一片气势雄壮的群山。熟悉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山水画有一个时空概念,但是并不确指为某时某刻的某地,观众也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如西画一样的典型时刻上,而是习惯于对一个比现实更为宏大的时空进行把握。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石鲁无疑熟悉黄土高原的风土人物,他画的山是黄土高原的山,画中透现的感情是那个时代真挚的感情,转战陕北完成了对比现实更为宏大的时空的把握“。

但石鲁又何尝在画山,他不只是在画一幅只有传统山水意境的山水画,他还在画“人,在以山喻人。以如此手段创作,石鲁不是首创者,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曾经以君臣比拟山水画中主峰和次峰的关系,但有着君臣关系的山水画又何能成为高扬GM精神的历史画?石鲁的高妙之处正在于此。他在当年美术6月号上发表的创作杂谈中说:风景(山水)画可以通过曲折的关系表现人的伟大,描写山的雄伟,就有人的存在,有时代感情。有时,它比直接描绘人物的画还有独到之处。“〔1〕这段文字清楚地透露了石鲁的创作目的,那就是要创造一幅超越人物画的。具有时代情感的和表现人的伟大作品。转战陕北达到了这个目的。

作为突出的山水“历史画,转战陕北还有一个精妙之处,是它的点题功夫,这也是石鲁谙熟传统的一个证明。一个转“字,既表现为画面山势的转折,又寓示着1947年那场GM战争的转折,转折起伏的山间隐藏着以山崖上的战士和马匹为象征的千军万马,他们直接导致了战争形势的转折。画家用了传统的藏“字诀,用隐蔽的手法超越简单人物群像的描绘,在这里藏“和不藏“已经是两个境界了。一个战“字,由画面上的三位战士和马匹点出。观众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仅仅保留毛泽东的主体形象,那么就没有战“的意味,这幅画就只能是毛泽东感怀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意画了。就这样,转“。战“。陕北“(山水描绘)被转战陕北成功地描绘了出来,这个标题实际代替了传统山水画中题写诗歌的功能,既是归纳,也是引申。文革前夕对这幅画有过一次全国性的批判,意见集中在对作品悬崖勒马“和走投无路“的解释上,则完全是不懂中国画美学的误读或别有目的的歪曲。

(转战陕北)

1964年石鲁为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东渡,成为其历史画创作的又一典型代表。

[1][2]下一页

评石鲁的山水”历史画和笔墨”历史画【1353字】: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789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