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上海非物质文化嘉定竹刻遗产保护发展现状(4)

时间:2018-04-25 12:02来源:毕业论文
(三)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嘉定竹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单一案例研究的方式,目的在于通过深刻调查研究嘉定竹刻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三)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嘉定竹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单一案例研究的方式,目的在于通过深刻调查研究嘉定竹刻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和问题,积极探索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对于推进上海文化建设、提高上海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提出问题,并对当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通过文献资料收集的方式了解嘉定竹刻的历史形成过程、基本情况,利用问卷调查、传承人采访等田野调查法得出如今的保护和发展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前期详细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分析当下嘉定竹刻保护、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地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第四部分通过前面对嘉定竹刻个案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引发对当前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情况的思考,分析目前保护、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同时就存在的问题给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二、上海嘉定竹刻的保护、发展现状分析
(一) 上海嘉定竹刻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时期
嘉定竹刻的诞生并非偶然,明代中后期,嘉定成为吴文化的重镇,周边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其中吴门画派对嘉定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棉花、棉布成为嘉定地区强大的支柱产业,经济得到了重大发展,为竹刻的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嘉定竹刻创始人为朱鹤,他能书善画,精于篆刻,以刀代笔,将书法、绘画艺术与竹刻巧妙地相结合,创造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于方寸之间作大文章。其子朱缨、其孙朱稚征也技从竹刻,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明后期是嘉定竹刻的活跃时期,其中文人墨客的介入进一步提升了嘉定竹刻的文化品位。
2.全盛时期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嘉定竹刻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从事竹刻的艺人越来越多,竹刻名家层出不穷,技法新型多样。其中,吴之璠是当时继三朱之后的第一高手。以圆雕、浮雕等各种技法见长,首用薄地阳文刻竹。他的作品存世很少,但件件都是经过精雕细琢,堪为精品,所以被人称为“鬼斧神工”,乾隆皇帝对他十分赏识。
3.高峰时期
乾隆、嘉庆年间是嘉定竹刻的顶峰时期,周颢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精通诗文,能书会画,竹刻尤为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周笠、施天章与周颢齐名,并称“嘉定三艺人”。同一时期,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竹刻高手,如潘西凤、邓孚嘉等。
4.衰落时期
清代末年,战争连连,社会动荡,嘉定竹刻走向衰落。被生活所迫,竹刻人没有时间进行更多地技法创新,不得不以雕刻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如筷子、竹筒、烟盒等。直至20世纪前期,嘉定竹刻仍处于停滞衰退时期,惟有少数竹人仍在坚守。这一时期有所成就的要数潘行庸,是嘉定竹刻的末代大师。
5.复苏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有了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嘉定竹刻重新走上了逐步发展之路。1955年,嘉定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竹刻工艺,以潘行庸为代表,成立了嘉定区手工艺竹刻生存小组,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嘉定竹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涌现出了丁黎良、王威、王乐平、张伟忠等一带竹刻新人。
(二) 嘉定竹刻的基本介绍
“嘉定竹刻源于明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嘉定竹刻以刀为工具,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文、印诸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作品有淡淡的书卷气和金石,风雅绝俗,是历代文人的雅玩。 上海非物质文化嘉定竹刻遗产保护发展现状(4):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416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