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区域环境辐射本底值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21-11-13 15:54来源:毕业论文
人类首次发现的放射性物质的记录,是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1896年第一次发现了铀矿石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又发现钍也同样具有放射性。后来她又从沥

人类首次发现的放射性物质的记录,是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1896年第一次发现了铀矿石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又发现钍也同样具有放射性。后来她又从沥青的铀矿渣中先后分离出钋和镭。从此人们认识到,放射性核素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地区。1928年,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成立,从此人类逐渐加深了对放射性的认识。1955年,联合国成立了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专门研究电离辐射,包括环境辐射对人的影响,迄今出版的一系列权威性报告,都让人们对环境辐射这一门学科进行了广泛的关注[12],使环境科学有了极大的发展。环境放射性的许多开创性研究也成为其它环境污染研究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无处不在,地壳、宇宙射线、水和大气中存在着天然的本底辐射,人为对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又使环境新添的某些人工放射性核素也成了环境辐射的来源。74279

    根据美国、英国、日本、瑞典、加拿大、前苏联等的调查数据,国际辐射

防护委员会确定了天然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射线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8]。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发射出的α、β和γ这三种射线,当它们与周围的物质相互作用时,有可能发生以下现象:产生热量、电离作用、感光作用、穿透物质、引起生物组 

织的分子破坏从而造成细胞死亡等,特别是γ射线,它的穿透能力极强,可以穿透50~60cm厚的铝板,人体在超剂量的γ射线照射下,会出现贫血、脱发、头昏、发热、失眠、流产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体组织癌变。一般情况下,人体受到的核辐射主要是由外照射源造成的,如宇宙射线、建筑材料和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等。论文网

    我国对放射性的研究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当时主要用于地质构造研究、寻找地下水或矿源和地震预报等。辐射测量主要内容是对地面辐射的测量和对航空辐射的测量两部分。我国对地面辐射的测量相对开展较晚。如1995年,核工业部开始了小比例尺、大面积γ总量普查、能谱详查、氡及其子体测量,氦法、钍法、伴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测量等,1978年后,逐渐实现了地面的能谱化测量,广泛开展了汽车γ能谱的测量[6]。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有关部门也开始意识到放射性核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危害程度很大,对人类活动影响重大,便开始展开研究工作[7]。国内开始高度的重视对人类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水平问题的评价。自1978年开始,国家卫生部开展了全国本底调查的计划,到1984年,全国天然辐射剂量率水平的调查工作基本完成。

    根据调查数据资料显示,中国天然辐射剂量率的实际测量量为:室外为80。3nGy/h、室内为119。5nGy/h、道路为79。5nGy/h。我国室外和室内的天然辐射剂量率的水平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36倍和1。42倍。最近资料显示,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朝鲜、泰国和葡萄牙等国家的室外辐射剂量率超过了中国[5]。这些国家中除葡萄牙以外,其余均与中国一样地处太平洋地区。

    1982年至1990年期间,我国核工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也都分别出于不同的原因对我国大多数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实地调查工作。例如期间调查了吉林、四川、陕西和西藏等省的环境辐射水平。调查一般采用网格布点法。90年代,环保局、地矿部又分别对一些重点城市开展了天然辐射本底水平的调查工作,例如1996年调查分析了厦门、包头、九江等城市的环境辐射水平。并分别研究分析了室内、道路、原野γ辐射剂量率以及天然γ辐射量、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强度等导致居民人均的年有效剂量当量,其它的还有上海、西安、泉州、黄河地区、潘阳湖周边等。除了调查城市的天然辐射水平 区域环境辐射本底值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8483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