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4)

时间:2017-06-07 09:31来源:毕业论文
第三,娱乐心理。社会处于转型期,竞争激烈,面临着繁重的社会压力的公民渴望通过戏谑的方式,以一种玩笑的心理来缓解压力。近年来传播学中提出的


第三,娱乐心理。社会处于转型期,竞争激烈,面临着繁重的社会压力的公民渴望通过戏谑的方式,以一种玩笑的心理来缓解压力。近年来传播学中提出的“媒介泛娱乐化”就是媒介满足对现代人这种娱乐心理的写照。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带来“话语狂欢”,成为网民们宣泄情绪、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
第四,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当现实与主体的意愿不符时,主体所产生的一种反叛社会现实的的心理,可以理解为强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主要缘于主体要求与客观环境的不相符。网民对于现实社会生活产生了不满情绪,又缺失对于大众媒体话语权,只能通过可掌握的网络平台和无厘头无约束的网络流行语来表述这种无奈和反叛。
年轻人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的主力军,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又对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挑战传统。他们在网络传播中存在四种角色分类,这四种角色都是网络流行语盛行的动力。他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网络流行语,除了他们的年龄特点外,还有出于一些鲜明的心理动因:从众、娱乐、求异、反叛。在这心理动因的驱使下,在网络匿名性的保护下,他们创造着新词语,交流着新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整合分化、筛选,使它们最终成为网络流行语。充分说明网络流行的产生具有必然性。至于哪些新词语被保留哪些被淘汰,网民们有着自己的选择。分析这种选择,就要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
三、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分析
传播内容是指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体传播给受众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居于中心位置。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就是传播主体间相互交流和交换的信息。信息是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象征符是符号的一种,网络流行语这种由人类社会创造的符号就属于典型的象征符。对于网络流行语传播内容的分析就是对这些象征符和他们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
(一)传播内容的来源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象征符,是社会的创造物,感知着社会的变化,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符号的来源是广泛的,日常生活、文化遗产和新性事件等等。网络流行语的符号来源也是丰富的,主要有网民自创、社会热点事件、影视作品三种。
第一,网民独创。由网民自己创造出来的符号,也可以说是网民对某一意义进行的符号化的过程,然后推动这个带有特定意义的符号进入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中。如果这个独创的符号构建了传播主体之间共通的意义空间,他就会被大部分网民所接受,得到快速的传播。如2012年的“hold住”,就是由一位叫做Miss Lin的网友在《大学生了没》中使用的,网民们对她使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坚持、震慑全场的意思的认同而使该词火爆网络。
第二,来源于热点事件。这种符号虽离不开网民的创造,但创造动机是为了表达对一个热点事件的态度。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多数网民对此事的态度相似。也就是说,在这个符号产生之前,网民们已经有了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这个象征符因意义而生。如,2012年的“元芳,你怎么看?”:当公众都在质疑警方将被肢解后坠楼案判定为自杀的时候,这个词语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公众的这种情绪。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860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